- 舊疤與溫光
- 晚自習結束的鈴聲像塊浸了涼的棉花,輕輕落在教學樓的肩頭。
- 2025-11-11 閱讀:9
- 檐角的風鈴與未拆的信
- 圖書館檐角的生銹風鈴下,總坐著一位對未拆信封執念深重的女孩。信封里藏著兩年前的自己寫下的“優秀清單”——國獎、學生會主席團、活成別人羨慕的模樣。當她終于拆開信,卻在
- 2025-10-22 閱讀:32
- 陶罐與琉璃
- 粗陶罐因外表樸素、用途平凡,對光鮮亮麗的琉璃盞心生羨慕,自感價值低微。一場暴雨中,陶罐憑借堅韌質地護住了易碎的琉璃盞,自身卻布滿裂痕。事后陶匠用銅絲修補其裂痕,讓它綻
- 2025-09-23 閱讀:15
- 于平凡中綻放不凡之光
- 本文主要圍繞辛勤,奉獻,匠心這三個主題展開故事論述。
- 2025-09-17 閱讀:22
- 移山與問道
- 愚公移山,鍥而不舍
- 2025-09-17 閱讀:16
- 梧桐樹下
- 完美不是無傷,而是讓每個傷口都長出新的枝椏。
- 2025-09-03 閱讀:38
- 《木窗之爭:守己藝者勝》
- 順著木紋修邊、反復打磨雕花弧度,哪怕指尖磨泡也不分心,只按自己的節奏精進技藝。
一次祠堂木窗雕刻比拼,成了兩人的分水嶺。李木匠照搬張木匠的樣式倉促趕工,最終木料鑿出破
- 2025-08-22 閱讀:33
- 承教育脫貧,育桃李芬芳
- 本篇文章主要講述的是作者作為一名地理師范生,希望將來能夠同大家一道回到家鄉,助力家鄉實現教育脫貧,孕育桃李芬芳。
- 2025-08-20 閱讀:33
- 頑石的刻度
- 老巷深處的石匠守著一塊沒人要的頑石,磨了十年。鎮上的人笑他傻:“這石頭既不能蓋房,又不能鋪路,磨它何用?”石匠不辯解,只是每天清晨坐在青石板上,用鑿子輕輕敲出細碎的火
- 2025-08-11 閱讀:26
- 《簡歷里的樹》
- 大三學生林野為了找到一份心儀的實習,把簡歷改得像精致的藝術品,卻在一次次碰壁后陷入迷茫。直到他在圖書館角落發現一本泛黃的林業筆記,才明白:所謂 “準備”,從來不是給世
- 2025-08-06 閱讀:20
- 《書脊上的光痕》
- 在靜謐的大學圖書館一角,陽光常駐的橡木桌旁,學生陳默發現了一本舊藝術史書籍書脊內側的秘密——一道光滑的凹痕與一行二十多年前的鉛筆留言:“光的重量,在于它曾停留多久”。
- 2025-08-05 閱讀:32
- 藥治田疇:科學施用護豐登
- 為助力鄉村農業綠色發展,向村民普及科學施藥知識,特撰《藥治田疇:科學施用護豐登》一文。文章以通俗語言,將農藥比作農耕“守護者”,從識藥、擇時、施策、善終四維度,講解農
- 2025-08-02 閱讀:52
- 未命名之色
- 需要警惕說教感。把哲理埋在實驗室事故的戲劇性場景里:顏料打架時飛濺的試管比長篇大論更有說服力。最后新色彩“像初生宇宙的星云”這個比喻,能把科學現象升華為哲學意象——混
- 2025-07-29 閱讀:21
- 琥珀里的時間針
- 程硯的指尖第一次觸到那枚銅制懷表時,大別山的風正卷著松針掠過烈士陵園的石階。玻璃展柜里的銅銹像凝固的血跡,指針固執地停在三點十七分,表蓋內側的"1948"被歲月啃得只剩輪廓
- 2025-07-27 閱讀:34
- 山谷回聲里的人生真諦
- 生活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樸素的現象里。愿我們都能做那個在山谷中播撒善意的人,相信所有的真誠與溫暖,終會化作悠揚的回聲,縈繞生命的旅程。
- 2025-06-28 閱讀: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