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生于中華大地,各民族氣脈相承。在抗擊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中,各民族互相幫助,在艱難的疫情期間,各民族攜手共渡難關,在奧運會上,各民族團結一心,展示了中華民族獨有的魅力…….
今天,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正處于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之中,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發。在這情況下,迫使我們放慢腳步,仔細思考,重新審視一個話題——“新形勢下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何為中華民族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維護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更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大舉措,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發展的需要,也是趨勢的必然。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應當增進五個“認同”,四個“共同”,根植“四個與共”,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論淵源,自炎黃漢武至新中國成立蓬勃發展,上下五千年歷史和薪火相傳的生命力,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僅存之一。論底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多元文化熏陶孕育出滿滿中國風。展未來,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一帶一路”宏偉藍圖帶動全人類共同進步……從天地玄黃的炎黃相好,到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換了人間”,我們沒理由不自信,奈何時代洪流來勢洶洶,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如今我們站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大舞臺,新形勢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泱泱大國,我們應該讓人民從心里認同中華文化,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命運與共的理念。每當我們迎風站立在五星國旗之下,你是否想到旗幟的鮮紅浸透過多少戰士的熱血,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如今紅旗飄揚下的盛世平安?每當我們觀看愛國影片,每當看到新聞上的中國成就,你是否會為我國先進技術與科學家夜以繼日的努力而振臂高呼?每當進入博物館,看到年代久遠的瑰寶文物,你是否會因五千年文化傳承的結晶而出神凝想?這腳下的沃土是中華千年文脈,是孔孟之道,君子遺風的匯聚,我們生于斯,長于斯,扎根于斯,愛國與團結在日常的每一個細節和瞬間,抽出枝芽。
然而我們也欣喜地看到,歷史課本中對中國歷史的介紹更加詳細,大陸統一的法律更加完善,中國的國際實力日益增長,外交部部長王毅面對眾國刁難,義正言辭表明中國態度。中國的一帶一路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得到更多國家支持和擁護,向世界傳遞基于世界形勢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只有在新形勢下從根本上加深文化認同感,才能從心底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祖國統一。
“路漫漫其修遠兮”,新形勢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滿足各民族美好生活需要,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坐上世界發展的快車道,共同體意識的架構已不是孤軍奮戰,只有中國各民族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推進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消除隔閡,廣泛交往交流,凝魂聚力共同走向現代化,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啻一點一滴的微光,方能造就照耀華夏的烈烈暖陽,奏響“最強音”。
作者:吳昱君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朝露記
- 破曉時分,空氣微涼,草木尚在沉沉的睡意里。
- 2025-07-27
- 河燈明滅書
- 一盞素紙河燈被輕輕置于水面,燭火初燃,光暈怯怯推開一小圈幽暗。
- 2025-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