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上午,十三團第二中學的操場上,《強軍戰歌》的旋律如號角般激昂,“胡楊魂鑄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團隊的教唱活動正在這里溫情上演。紅色音符跳躍在孩子們的歌聲里,將愛國強軍的種子悄悄埋進童心。
“這首歌就像一封軍人叔叔寫給祖國的信,字里行間都是保衛家園的決心。” 團隊成員向景奕在教唱前,給孩子們講起了邊疆衛士的故事:他們頂著烈日站崗,冒著風雪巡邏,用堅守詮釋著 “強軍” 二字的重量。這些生動的講述,讓孩子們看著歌詞上的 “強軍目標”“新征程”,眼神里多了幾分理解與向往。
音樂響起時,孩子們下意識地挺直了小小的身板。起初,他們的聲音帶著幾分羞怯,像剛破土的嫩芽;在團隊成員逐句示范、用手勢強調節奏重音后,歌聲漸漸變得響亮 —— 小手跟著節拍起落,眼神跟著旋律凝聚,稚嫩的嗓音里慢慢注入了一股堅定的力量。當 “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召喚在前方” 的旋律再次響起,孩子們齊刷刷地舉起右手,少先隊禮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認真的模樣仿佛在進行一場莊嚴的承諾。
“老師,等我長大了,也要像軍人一樣讓祖國更安全!” 六年級學生王梓涵舉著歌詞紙,語氣里滿是孩子氣的堅定。這句簡單的話,是活動最動人的注腳,也印證了紅色旋律浸潤童心的力量。
團隊負責人說,胡楊能在沙漠中扎根,靠的是堅韌;紅色基因要在童心中生長,靠的是鮮活的傳承。這次教唱《強軍戰歌》,就是想用孩子們愛聽的歌聲,讓愛國主義教育變得具體可感。未來,團隊會帶著 “胡楊精神” 繼續前行,用更多孩子能懂、能參與的方式,讓紅色旋律常伴童心,讓強軍的種子在歌聲里慢慢長大,長成守護家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