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上午十時許,十三團第二中學的操場上,一曲《強軍戰(zhàn)歌》的激昂旋律隨風飄揚,引得師生駐足聆聽。“胡楊魂鑄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團隊的成員們正手把手教孩子們學唱這首充滿力量的歌曲,用紅色音符為孩子們的心靈播撒愛國強軍的種子。
“大家知道嗎?這首歌里的每一個音符,都承載著軍人保衛(wèi)祖國的決心。”團隊成員向景奕在教唱前,特意給孩子們講述了歌曲背后的故事。從邊疆戰(zhàn)士頂風冒雪守護疆土,到新時代軍人練兵備戰(zhàn)的場景,志愿者們將強軍夢的時代內(nèi)涵融入生動的講述中,讓孩子們在學歌前就對 “保家衛(wèi)國” 有了具象的認知。
音樂響起,孩子們瞬間被旋律的力量感染。起初,他們還略帶羞澀地跟著哼唱,眼神里滿是對未知的好奇;隨著團隊成員用手勢標注節(jié)奏、強調(diào)重音,孩子們漸漸放開了聲音,小手跟著節(jié)拍輕輕擺動。當唱到 “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召喚在前方” 這句時,不知是誰先舉起了右手,緊接著,一個個標準的少先隊禮在隊伍中綻放,稚嫩的臉龐上,認真的神情格外動人。
“原來當兵不僅要扛槍,還要讓祖國更強大!”六年級的王梓涵捧著歌詞紙,仰著小臉對志愿者說,“等我長大了,也要為強軍目標出份力!”孩子樸實的話語,像一顆投入湖心的石子,漾起了在場所有人心中的漣漪,這正是紅色教育最珍貴的收獲。
團隊負責人表示,選擇教唱《強軍戰(zhàn)歌》,是希望用音樂這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愛國主義教育 “活” 起來。未來,團隊將以 “胡楊精神”為指引,繼續(xù)探索紅色故事宣講、軍事體驗等活動形式,讓紅色基因像胡楊扎根沙漠一樣,深深融入孩子們的成長軌跡,讓強軍的種子在歌聲里、在故事中不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