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百千萬工程)號召,廣州應用科技學院青禾筑夢實踐隊走進陽江市陽西縣儒洞鎮,開展為期七日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圍繞“教育賦能、產業助力、文化傳承”三大核心任務,通過開設特色支教課程、打造"合作社+大學生"創新助農直播模式、開展紅色文化宣講等多元形式,將青春智慧轉化為鄉村振興動能,為儒洞鎮高質量發展注入鮮活力量。
7月12日上午,實踐隊指導老師侯榮程、黃建蓮帶領隊長覃慧玲、洪潔儀、吳紫棋等核心成員,前往陽江市陽西縣儒洞鎮西荔王果蔬專業合作社開展深度調研。在合作社經理陳龍舟的引導下,團隊參觀了標準化種植基地與智能化分揀車間,與合作社社員陳銳珍就農產品售賣情況展開座談。雙方針對紀錄片拍攝腳本、直播選品策略等事項進行細致磋商,重點討論了如何通過鏡頭語言展現現代農業技術,以及如何設計互動環節提升直播轉化率。
隨后,隊員們實地探訪了百香果的生長環境與種植過程。作為西荔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社員之一,陳銳珍社員在接受實踐隊隊員采訪時表示:“今年春節過后天氣特別干旱,持續到五月的時候又接連不斷地下起了大雨,花苞被雨水打掉了,而且積水還致使果子提前成熟,最終畝產僅僅幾百斤,遠遠比不上往年一畝能達到一兩千斤的產量。”

農業的脆弱性在此次調研中顯露無遺。作為典型的"靠天吃飯"產業,氣候變化與病蟲害的雙重沖擊常使農戶措手不及。百香果作為對水肥敏感的經濟作物,其花芽分化需要15-25℃的穩定環境,果實膨大期對水分需求驟增,任何環節的疏漏都可能造成減產。這種不確定性不僅考驗著農戶的種植技術,更對合作社的風險抵御能力提出嚴峻挑戰。
基于調研成果,實踐隊迅速組建新媒體工作組。設計組連夜趕制直播海報,將合作社農產品置于主圖,突出介紹;剪輯組從五天的素材中精選片段,制作《百香傳情》紀錄片。
7月12日下午,烈日高懸、酷熱難耐,卻絲毫未能消減實踐隊隊員們的助農熱忱。隊員鄒翠珠、王乙惠、楊曼思身著整齊劃一的隊服,準時抵達西荔王果蔬專業合作社,精心策劃并開展了一場以百香果為核心亮點的農產品助農直播活動。此次活動意在搭乘網絡直播的快速列車,助力合作社拓展線上銷售路徑,推動優質農產品沖破鄉村界限,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直播期間,三位隊員神采奕奕、妙語不斷。她們不僅全方位、細致入微地講解了百香果的清甜滋味、充足營養以及多元食用方法,還巧妙融入介紹了合作社的荔枝、圣女果等別具特色的農產品。除此之外,她們還大膽創新直播形式,主動與當下熱門在線主播連麥互動,攜手開展宣傳推廣工作,讓這場助農直播愈發精彩紛呈、扣人心弦。
此次助農行動,青禾筑夢實踐隊以直播為筆,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他們憑借專業素養與創新思維,為儒洞鎮農產品打開市場新通道,讓特色百香果等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全國。實踐隊成員用青春熱血與實際行動,為“百千萬工程”添磚加瓦,在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中綻放青春光彩,共同譜寫新時代鄉村發展的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