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釀造先行者:博納佰馥酒莊的生物動力法實踐與產學研融合探索
在賀蘭山腳下的葡萄酒產區,有這樣一座特殊的酒莊——它規模雖小,卻承載著中國葡萄酒產業綠色轉型的前沿探索;它產量有限,卻在生物動力法實踐方面走在了國內同行前列。這就是博納佰馥酒莊(DomainedesArômes),一個將法式釀酒哲學與中國風土相結合,積極踐行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生態釀造典型。
作為國內罕見的生物動力法酒莊,博納佰馥不僅是寧夏產區的獨特名片,更是高校實踐教學與產業創新融合的重要平臺,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樣本。
一、生物動力法先驅,構建生態釀造體系
博納佰馥酒莊創建于2011年,由莊主孫淼和釀酒師彭帥這對年輕夫婦共同經營。兩人曾在法國勃艮第地區深入學習,師從著名生物動力法釀酒師EmmanuelGiboulet,并在教皇新堡產區幽居酒莊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回國后,他們選擇在銀川郊區建立這座占地100畝的精品酒莊,成為國內最早踐行生物動力法的先行者之一。
生物動力法(Biodynamic)起源于1924年奧地利哲學家魯道夫·斯坦納(RudolfSteiner)提出的人智學理念,強調將農場視為完整的生命系統,通過觀察宇宙天體運行規律,使用天然生物制劑,構建土壤-植物-環境的動態平衡。在博納佰馥,這一理念得到了系統性的中國化實踐:酒莊采用大水漫灌、拒絕化肥農藥、保留雜草生態,營造了獨特的葡萄園微環境。
二、科學實踐并重,打造產學研融合高地
近年來,博納佰馥與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成為重要的產學研實踐基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的師生定期到酒莊開展實踐調研,將課堂理論與生產一線緊密結合。《食品科學》等權威期刊發表的研究表明,生物動力種植模式對'赤霞珠'葡萄酒酵母菌群和香氣成分產生了顯著影響,BD種植模式下的葡萄酒在發酵過程中呈現出更為復雜的微生物群落結構。
酒莊積極參與高校科研項目,為生物動力法在中國風土條件下的應用提供了珍貴的實驗數據。通過長期監測土壤微生物活性、葡萄品質指標變化等關鍵參數,博納佰馥為生物動力法的科學化推廣積累了第一手資料,推動了產業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的良性互動。
三、創新傳承并舉,引領綠色發展新方向
在產品創新方面,博納佰馥形成了獨特的產品體系:"馥"系列為壓榨汁不陳釀的新酒,"佰馥"系列采用自流汁不陳釀工藝,"博納佰馥"則為自流汁橡木桶陳釀的旗艦產品。酒莊還推出了"莊主大人"系列特色酒款,采用慕合懷特、馬爾維薩等小眾品種,體現了對傳統品種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在文化傳承方面,博納佰馥出版了國內第一本原創生物動力法專著《生物動力法的理論與實踐》,系統介紹了該農法在中國的適應性改良與創新實踐,為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酒莊還定期舉辦生物動力法主題沙龍,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交流經驗,推動了生態釀造理念在中國的傳播與普及。
小酒莊承載大使命,生態理念引領新未來。博納佰馥酒莊以其獨特的生物動力法實踐,不僅豐富了中國葡萄酒的產品類型,更為產學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成功范例。在"雙碳"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引下,這種將傳統智慧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必將為中國葡萄酒產業的綠色轉型升級提供更多啟示與借鑒。
社會實踐內容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