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一日課程:從認知啟蒙到實踐成長的多元探索作者:武慧敏
7月22日,暑期實踐的第二天,“編譯未來”隊伍成員們帶著精心準備的課程踏上了前往和萬家社區的路途。
今日上午,志愿者秦路宇準備為孩子們帶來一堂意義非凡的環保課程。秦路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從“環保是什么”引入,結合地球現狀講清環保意義,圍繞節能減排、節約用水和綠色生活三個核心方面展開講解。他時而指著投影幕布上的內容,時而與孩子們進行互動問答,將抽象的環保知識轉化為孩子們易于理解的生活實例。孩子們坐在座位上,仰著頭專注地聽講,有的還時不時點點頭,仿佛在認真思考著如何將這些環保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通過這堂課程,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環保知識,更找到了踐行環保的具體思路。課堂上,孩子們從對環保概念模糊,到能清晰列舉隨手關燈、循環用水等行動,完成了從認知到實踐意識的跨越,綠色生活理念悄然扎根。
課間休息的喧鬧漸漸平息,志愿者孔胤哲準備帶領孩子們進入一段關于心理健康的發現之旅。課程中,孔胤哲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有趣的互動游戲,幫助孩子們探索情緒的深層含義,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他走到孩子們中間,耐心地傾聽著他們的想法,時不時彎下腰與孩子們低聲交流。
在課程的高潮部分,孔胤哲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傾訴內心故事的平臺,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學會關注自己的心理狀態。通過互動分享與模擬社交場景,孩子們從“只知感受情緒、不會表達”,到能說出“憤怒時深呼吸”“難過時找信任的人傾訴”;從怯于溝通,到主動用禮貌用語化解“矛盾”,情緒管理與社交能力在實踐中穩步提升。
中午休憩后,志愿者張心怡準備引領孩子們踏上一場奇妙的海底冒險之旅。課程開始,張心怡首先播放了一段迷人的海底世界視頻,五彩斑斕的珊瑚、形態各異的魚兒瞬間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隨后,她從中挑選了幾種獨特的海洋生物,讓每個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共同加入這場海底探險。探險之初,一個有趣的海水探秘實驗讓孩子們興奮不已,他們圍在桌子旁,專注地觀察著實驗器材,小手時不時地想要觸碰那些神奇的“海水”。
接著,張心怡引導孩子們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感受所選生物面臨的威脅以及它們可以采取的措施,并鼓勵大家尋找自己的共生伙伴。此次課程讓孩子們從“單純覺得海洋生物有趣”,進階到能分析“珊瑚與藻類的共生關系”“小魚避險策略”,想象力和知識運用力雙提升,探索熱情持續高漲。
在課程間隙的休憩時刻,來自公安的警察叔叔特意趕來為孩子們上一堂生動的安全知識課。他們教孩子們識別陌生人的“小陷阱”,演示遇到緊急情況如何冷靜求助、有序逃生。原本對“安全”只有模糊概念的孩子們,不僅學會了實用避險技巧,還主動分享“會提醒家人鎖好門窗”“遇危險找警察”的想法,安全意識在互動里深深扎根。
當日收尾的“保衛雞蛋”創新課,由志愿者趙曼羽打造。課程開場,趙曼羽借助投影拋出充滿趣味與挑戰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和想象力,想想怎么保護雞蛋,讓它被扔下來還完好無損?” 這一問題瞬間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大家紛紛陷入思考,開啟創意腦洞。隨后進入實踐環節,孩子們圍聚在一起,看著趙曼羽細心為他們演示幾種可能。
課程尾聲,趙曼羽再次借助投影總結,從“保衛雞蛋”延伸,引導孩子們感悟科學思維與創新精神——生活里遇到難題,只要像保護雞蛋這樣,活用知識、勇于實踐,就能找到解法。這堂融合思考、實踐與總結的課程,為托管時光添上充滿探索力的一筆,也在孩子們心中種下勇于創新的種子 。
在夕陽下,大家一起用相機記錄了這一天最后的相聚時光。從環保課的“生活實用性”到心理健康課的“情感引導性”,從海洋探秘課的“趣味探索性”到“保衛雞蛋”課的“動手創新性”,四堂課各有亮點卻又目標一致——讓孩子們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這一天,他們不僅收獲了具體的知識與技能,更在協作中學會溝通,在試錯中懂得堅持,在互動中感受關懷。這些成長如同微光匯聚,照亮了暑期的美好時光,也為未來的發展埋下了充滿潛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