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廣東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戰略部署,2025年7月3日至16日,廣州工商學院外語學院赤坑紅旅先鋒隊赴汕尾赤坑鎮開展為期14天的“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通過資源挖掘、模式創新與文化傳播,為鄉村振興注入高校動能。
深挖鄉土肌理,激活“紅”“綠”資源
先鋒隊首先聚焦赤坑鎮“紅色基因+綠色產業”雙重優勢,深入田間地頭與紅色地標奠定實踐基礎:走訪澤康水產、昊成荔枝園等支柱產業基地,梳理咸淡水養殖、荔枝種植、“冰淇淋番薯”等特色資源,挖掘“漁旅融合”“IP賦能”潛力;同時踏訪沙港烈士陵園、海豐六區蘇維埃南路指揮處舊址等遺址,記錄革命故事,發現部分遺跡維護不足、文旅轉化薄弱等問題。
創新融合路徑,打造“三位一體”實踐模式體”實踐模式

以“資源—規劃—落地”為主線,先鋒隊將紅色文化與農文旅深度綁定,形成可復制的振興方案:針對傳統養殖基地文旅需求,設計“
紅旅+漁旅”研學路線,助力澤康水產向“觀光+體驗”景點升級;為“冰淇淋番薯”設計Q版IP及表情包,賦予農產品文化符號價值。同時,針對遺址保護與教育功能不足問題,串聯革命遺跡、田園風光、產業基地,推出“
一日紅旅研學線”,實現“紅色教育+綠色生態+鄉村體驗”三位一體融合。
傳播赤坑聲音,讓鄉土故事走向全國
通過“視覺+聽覺”多維傳播矩陣,先鋒隊擴大實踐影響力,助力赤坑品牌出圈:拍攝宣傳片及系列短視頻,以紅色遺址為魂、田園風光為韻、產業活力為骨,在微信等平臺累計獲得超5萬次閱讀;原創《赤坑謠》歌曲,用音樂承載鄉愁記憶,讓赤坑故事通過旋律直抵人心。
從資源挖掘到融合創新,從產業賦能到文化傳播,赤坑紅旅先鋒隊的實踐之路,既是高校智慧扎根鄉土的“破題”,也是青年力量服務鄉村的“解題”。這支隊伍以“
紅色文化+農文旅”為鑰匙,打開了赤坑鎮振興發展的新空間,更以實干詮釋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青年擔當。未來,當更多青春身影接續奮斗,“百千萬工程”的畫卷必將在鄉土間愈發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