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你們為啥子要來華坪支教哦?”8歲的謝德豪問。
七月的云南華坪,山巒疊翠,童聲悠揚。為更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回應家長暑期托管需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社會實踐團隊奔赴麗江市華坪縣榮將社區與竹坪社區,開展為期兩周的暑期支教活動。
彩云之南,金沙江畔,29名志愿者以愛為筆,以智慧為墨,為100余名孩子繪出一幅知識與夢想交織的成長畫卷。
啟航一刻:夢想在陽光下啟程
7月13日,支教啟航儀式在榮將與竹坪兩地同步舉行。29位志愿者身著統一隊服,與當地學生、家長、社區干部齊聚一堂。簡潔莊重的儀式中,支教負責人代表團隊致辭,強調“用知識點亮希望,用行動傳承文化”的初心,鼓勵孩子們心懷理想、勇敢逐夢。
開營儀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實踐團隊攝)
三航課堂:飛天理想在孩子心中扎根
依托學校“航空、航天、民航”特色,支教團隊打造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三航科普課堂。從動畫演示到模型制作,從水火箭發射到航模試飛,孩子們在親手實踐中理解飛行原理、激發探索欲望。看著水火箭劃破長空、航模沖上云霄,一顆顆飛天的種子已悄然播撒在他們心中。
老師講解水火箭原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實踐團隊攝)
孩子們放飛航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實踐團隊攝)
非遺技藝:文化火種在童年中點燃
植物拓印、燒箔、漆扇、京劇、衍紙、藍染……非遺課程宛若一場文化的盛宴,帶領孩子們穿梭于歷史與藝術之間。孩子們用小錘敲出自然之美,在扇面寫下給未來的寄語,在紙卷中塑造色彩與夢想。這些課程不僅拓寬了他們的視野,也讓中華傳統文化真正“融”進他們的生活與內心。

在老師指導下制作漆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實踐團隊攝)
多元課堂:潛能在自由探索中釋放
除語文、英語、安全教育等基礎課程外,團隊還設計了新聞寫作、地理賞析、科學實驗、音樂創編等跨學科課程,培養孩子們的綜合素養。趣味運動會激發團隊精神,超輕粘土與涂鴉藝術釋放想象力,飛盤運動讓孩子們感受陽光與速度。每一節課,都是一次心智與創造力的雙重飛躍。
體驗飛盤(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實踐團隊攝)
同學們圍在音樂老師身邊提問(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實踐團隊攝)
結營儀式:成長與不舍交織成最溫柔的告別
7月24日,隨著結營儀式的舉行,支教活動畫上圓滿句號。儀式現場,孩子們用自制的漆扇與手工藝品贈送給老師們,用童稚的聲音唱起剛剛學會的古詩詞與兒歌。掌聲與淚水交織中,一幅幅課堂剪影與笑臉定格成永不褪色的回憶。
青春對話:雙向奔赴,共同成長
這場支教,不僅是志愿服務的實踐,更是一場雙向奔赴的精神洗禮。老師們在教學中體悟責任與擔當,孩子們在學習中點亮夢想與希望。從最初的靦腆羞澀,到如今的自信開朗,彼此在陪伴中共同成長。

大合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青·益行”星火拾遺實踐團隊攝)
教育之光:讓熱愛在希望中延續
“因為喜歡你們眼中的光”,“青益行”團隊成員陸子易回答謝德豪時說。
“青益行”的步伐不會止步于此。未來,團隊將繼續秉持“文化育人、知行合一”的理念,深入基層,將更多知識與溫暖帶到祖國的廣袤土地上,讓一顆顆夢想的種子,在希望的田野中悄然生根、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