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關于語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25年7月5日至12日,西南大學大正英才班組織學員深入重慶市城口縣咸宜鎮李坪村開展“言傳星火耀巴山,語筑鄉夢潤城口”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推普課堂、方言調研、資助政策宣講、非遺體驗等舉措開展社會服務,以青年身姿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

凝聚青春共識協同共繪藍圖
7月6日上午,實踐團在李坪村村委會舉行啟動儀式。西南大學本科生院干部、李坪村駐村第一書記易鵬,村委會干部,大正英才班指導老師阿米娜木出席儀式。易鵬書記代表村委會歡迎實踐團的到來,并強調:“實踐活動要立足學習與交流,通過暑期托管班、文化宣傳與交流等多樣的活動助力鄉村兒童成長與鄉村文化發展。”啟動儀式后,實踐團成員向村委會匯報了活動規劃,取得了村委會的肯定與支持,為后續活動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新推普課堂搭建語言橋梁
活動期間,實踐團結合城口方言特點與兒童認知規律,打造了“語潤童心”系列課程。針對川渝地區平翹舌、前后鼻音混淆問題,設計專項練習,通過繞口令、發音游戲幫助兒童建立標準語音認知;改編《閃閃紅星》紅色劇本殺,讓兒童在角色扮演中學習革命歷史,同步提升普通話對話與情感表達能力;開設《蠶寶寶變形記》等科普課程,帶領兒童觀察蠶的生命周期,掌握“蛻皮”“滯育”“繅絲”等復雜詞匯;開展魔術表演訓練、AI知識科普、地球知識求索、《木偶奇遇記》課本劇排演等。系列課程激發了兒童學習興趣,引導兒童從“不敢開口”轉變為“主動表達”,逐步建立用普通話溝通的自信。

深耕調研宣講賦能鄉村民生
實踐團同步推進兩項務實工作。活動期間,成員化身“語言調查員”,開展語言生態走訪調研,了解當地普通話使用情況,記錄方言特色詞匯與發音規律。7月8日,針對村民關心的“子女上學經濟負擔”問題,實踐團開設“國家資助、助你飛翔”專場宣講,詳解國家助學貸款、獎助學金等資助政策,為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展“一對一”的政策咨詢服務。村民馮大叔表示:“政策講得明明白白,娃上大學的顧慮少多了。”

傳承非遺文化綻放實踐成果
7月10日,實踐團帶領76名兒童開展非遺扎染體驗課,從布料挑選、圖案設計到捆扎浸染,沉浸式感受傳統工藝魅力,在動手實踐中培育文化自信。7月12日,實踐團在村委會廣場舉行成果匯報演出,孩子們先后呈現舞蹈《加油鴨》、朗誦《少年中國說》、話劇《木偶奇遇記》等節目,用標準的普通話與飽滿的情感展現成長,贏得在場村民的陣陣掌聲。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語言推廣、教育幫扶、文化傳承多維發力,既為李坪村兒童搭建了成長平臺,也讓青年學子在基層實踐中深化了社會認知。大正英才班將組織受助學生持續開展鄉村振興與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引導學員從“受助者”成長為“助人者”,讓更多青年學子在扎根基層中汲取成長養分,著力書寫新時代青年與祖國同頻共振的奮斗篇章。
(西南大學大正英才班“推普助力鄉村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