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商學院紫荊志愿服務隊深入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赤坑鎮,圍繞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古樹群、瀑布、特色物產香魚和砂仁,開展了一系列助力旅游景點建設的實踐活動,旨在推動赤坑鎮文旅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赤坑鎮位于廣寧縣西北部,森林覆蓋率達90%,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這里的古樹群是一大特色景觀,尤其是惠愛村委會的云山里村古樹公園,古樹密集度高,共有百年以上古樹57棵,涵蓋紅錐、楓香、山蒲桃等10個樹種,其中紅錐數量最多。這些古樹不僅是自然的瑰寶,更承載著當地的歷史與文化記憶。此外,赤坑鎮的石山羊瀑布氣勢磅礴,周邊景色宜人,是親近自然的絕佳去處。同時,赤坑鎮作為省級“砂仁專業鎮”,砂仁種植歷史悠久,品質優良;而在一些優質山泉水區域,還孕育著獨特的香魚資源。

紫荊志愿服務隊抵達赤坑鎮后,迅速投入到緊張的調研與實踐工作中。在古樹群保護與開發方面,隊員們協助當地相關部門對古樹進行全面細致的勘查,詳細記錄每棵古樹的樹齡、品種、生長狀況等信息,完善“一樹一檔”資料。隊員們還積極向村民和游客宣傳古樹保護知識,增強大家的保護意識。在瀑布景區,隊員們對周邊環境進行清理,協助規劃游覽路線和安全設施建設。考慮到瀑布周邊地形復雜,服務隊提出設置防護欄和警示標識等建議,以確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同時,為了讓游客更好地欣賞瀑布美景,隊員們還建議設置觀景平臺的設計與搭建工作。

針對赤坑鎮的特色物產香魚和砂仁,紫荊志愿服務隊發揮專業優勢,助力產業與旅游的融合發展。隊員們深入了解香魚的生長習性和養殖環境,為香魚養殖產業提供品牌包裝和營銷策略;對于砂仁產業,隊員們在赤坑鎮的砂仁田與加工車間,圍繞“提質”與“挖潛”展開深度調研。隊員們翻查《本草綱目》中“砂仁化濕開胃”的記載,結合現代藥理研究,與合作社一起梳理出“藥用價值+生態故事”的產品開發思路。“您看這個香囊,填充的砂仁碎渣保留了天然香氣,既能驅蟲又有文化寓意。”隊員拿著樣品解釋,他們還設計出“砂仁生長周期”主題茶禮盒,包裝上印著從開花到結果的插畫,讓消費者在品茶時讀懂“嶺南金果”的生長密碼。目前,這些融合藥用功效與鄉土文化的紀念品已進入試生產階段,預計將為砂仁產業增加15%的附加值。從田壟間的技術改良到車間里的創意開發,隊員們的調研不僅為砂仁種植標出了“提質坐標”,更用文化賦能拉長了產業鏈條,讓這顆小小的果實既結出豐收的“經濟果”,又開出傳承的“文化花”。

此外,紫荊志愿服務隊還充分發揮新媒體傳播優勢,為赤坑鎮旅游資源打造全方位宣傳矩陣。隊員們在此次宣傳工作中多維發力,不僅拍攝了大量展現古樹群四季風貌、瀑布飛流奇觀、香魚靈動身姿及砂仁生長過程的高品質短視頻和照片,撰寫了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宣傳文案,更創新采用線上直播形式,策劃推出“云端探秘赤坑”系列直播活動,通過多元傳播載體全方位呈現當地特色。

廣州商學院紫荊志愿服務隊此次在肇慶市廣寧縣赤坑鎮開展的實踐活動成效顯著,一方面為當地旅游景點建設和特色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讓隊員們在基層實踐中拓寬視野、錘煉本領,生動展現了當代大學生扎根鄉土、服務社會的責任擔當。志愿服務隊表示,未來將繼續關注赤坑鎮的發展動態,進一步發揮高校志愿服務力量,為當地旅游事業提質與鄉村全面振興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