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號召,廣州商學院紫荊志愿服務隊于近日奔赴肇慶市廣寧縣赤坑鎮,開展為期8天的“宣傳文化,打造赤坑IP”專項實踐。服務隊聚焦產業、文化、政策、文旅四大領域精準發力,以專業實踐賦能鄉村發展,用青春行動書寫助農興鎮答卷。
破局產業瓶頸,直播打開產銷新局 服務隊首站深入廣寧縣祥景種植專業合作社砂仁基地,實地考察種植環境、產業規模及銷售現狀,系統梳理產業鏈條中的難點。基于調研成果策劃的助農直播,通過“產地直拍+知識科普+互動答疑”模式,一小時內吸引近3萬次點贊,有效提升砂仁品牌曝光度。針對振旺農業專業合作社香魚養殖的發展困境,隊員們結合新媒體傳播特點,提出“短視頻內容矩陣+社群營銷+電商平臺入駐”的組合方案,為特色農產品構建線上推廣渠道,助力破解“優質、優價售賣渠道有限”的難題。
激活紅色基因,賦能發展創新 為深挖紅色資源時代價值,服務隊開展研學實踐: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司令部舊址,隊員們通過史料研讀、現場記錄,整理形成《赤坑紅色文化資源圖譜》;在云山里戰斗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舉行“緬懷先烈、賡續初心”祭掃活動,結合史實宣講深化對革命精神的理解。系列活動不僅完成紅色文化資源的梳理,更形成《紅色文旅融合發展建議》,為當地將紅色記憶轉化為文旅IP、推動“紅色研學+鄉村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了具體路徑,活化了紅色資源,也讓隊員在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
宣講精準觸達,服務落地生根 為讓國家資助政策真正惠及群眾,服務隊構建“線上+線下”立體傳播渠道:線下通過入戶走訪發放宣傳冊500余份,結合村民實際需求進行“一對一”講解;舉辦3場政策宣講會,聚焦教育資助、創業扶持等重點內容,現場解答疑問200余條;線上開設直播專場,以通俗語言解讀政策條款,單場觀看量超2000人次、點贊破萬,實現政策信息從“紙上”到“心上”的有效傳遞,打通惠民服務“最后一公里”。
文旅融合發力,品牌塑造提效 立足赤坑生態與人文稟賦,服務隊對石豬山、石羊山瀑布及云山里古樹群等資源開展實地勘察,評估生態旅游開發潛力,撰寫《“自然景觀+鄉村旅游”融合發展規劃》調研報告,提出“景觀節點打造+民俗體驗植入+線路串聯”的開發思路。原創MV《赤坑織夢》以藝術化表達助力品牌傳播,歌詞融入當地傳說、畫面展現山水風光與人文風情,通過多平臺推廣獲得2.5萬次瀏覽量,成為對外展示赤坑魅力的生動載體。

此次實踐成果被國家級、省級媒體采用報道80篇,全網總關注度超50.2萬,顯著提升了赤坑鎮的文化知名度與區域影響力。未來,廣州商學院紫荊志愿服務隊將深耕校地協同沃土,以常態化服務為筆,繪就特色產業升級與文化資源活化的鄉村新卷。青春之力如星火燎原,在赤坑鎮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持續燎原,讓奮斗底色融入鄉土振興肌理,用擔當之志續寫城鄉共榮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