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興鄉”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參觀梧州紅色革命基地,在革命先輩的足跡中汲取精神力量,將革命精神與鄉村振興實踐探索深度融合。
首站,實踐團抵達梧州中山紀念堂,這里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1921-1922年間,孫中山先生為籌備北伐事宜,曾三次駐節梧州,與梧州結下深厚淵源。廣場上,孫中山先生的銅像目光堅定,仿佛在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歲月。

孫中山先生銅像(通訊員 黃生梅 攝)
展廳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圖片、一件件詳實的文獻資料,實踐團成員深刻了解了孫中山先生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不懈奮斗的一生,深刻領會了其“振興中華”“天下為公”的革命理想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內涵。“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聯句高懸,時刻激勵著隊員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砥礪前行。
實踐團成員感慨道:“此次參觀讓我對孫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肩負著鄉村振興的重任,要將這種精神融入到實踐中,為農村地區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二站,實踐團前往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舊址陳列館。實踐團成員在舊址中回溯革命歷程,感悟先輩精神,將紅色的傳承傳承融入鄉村振興實踐,在歷史映照下錨定青春奮斗方向。

中共梧州地委·廣西特委陳列館(通訊員 陳嘉浩 攝)
陳列館中的珍貴史料與歷史物件有序鋪陳,無聲訴說著八桂大地的革命故事。1925年,梧州地委在此誕生,開啟了黨領導廣西人民奮斗的嶄新篇章。革命先輩們與人民休戚與共、為理想無畏奮進的精神,深深烙印在實踐團成員心中。
圍繞“革命精神如何指引當代實踐”,大家結合鄉村振興工作展開討論。實踐團成員意識到,先輩們“扎根群眾、實干擔當”的品質,正是實踐團服務鄉村所需的“精神密碼”——此前深入鄉村調研產業、助力打通銷售渠道,正是傳承“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革命傳統。

實踐團在陳列館參觀(通訊員 黃昊 攝)
此次紅色革命基地的學習,是一次紅色文化的洗禮,加深了實踐團成員對革命歷史的理解,是團隊在“三下鄉”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精神補給,更堅定了“以革命精神賦能鄉村振興實踐”的信念。未來,“一葉興鄉”鄉村振興社會實踐團將持續以紅色精神為指引,深耕鄉村一線,以專業知識解決實際難題,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愿景而努力拼搏,用青春行動書寫“傳承紅色精神,助力鄉村振興”的時代答卷,讓革命先輩的奮斗精神在青春實踐中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