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湖南工商大學“三下鄉”文化傳承團隊“繡里乾坤,商傳文脈——非遺探索組”走進沙坪湘繡小鎮,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湘繡代表性傳承人江再紅展開了一場關于匠心傳承的深度對話。在掛滿湘繡作品的會客廳內,江老師以“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做好一件事”這句樸素而又擲地有聲的理念,為團隊學生詮釋了湘繡藝術那深厚而悠遠的千年文脈與令人動容的工匠精神。在這個追求快速與效率的時代,這樣專注而執著的精神顯得尤為珍貴,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潤著人們浮躁的心靈。
鬅毛針"里的堅守:四十年專注成就湘繡傳奇
江老師談及湘繡,眼中滿是熱愛與自豪。她介紹道,湘繡擁有72種針法,每一種針法都蘊含著無數先輩的智慧與心血,需要數年功夫才能熟練掌握。從12歲那年,她懷著對湘繡的懵懂熱愛拜師學藝開始,便將自己的一生與這門古老技藝緊緊相連。四十余年的光陰,如白駒過隙,她從一個青澀的普通繡娘,憑借著對湘繡的執著與鉆研,一步步成長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她獨創的“鬅毛針”技法,堪稱湘繡界的一大創舉。通過絲線分縷、交叉運針,巧妙地繡出動物毛發的蓬松質感,讓湘繡作品中的獅虎毛發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會從畫中躍出。她的作品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這不僅是對她個人技藝的高度認可,更是湘繡藝術走向世界的一張亮麗名片。
圖1江再紅老師向同學們介紹《陰功軸》
談話間,江老師特別提到了《陰功軸》。這幅長8米、寬3米的巨作,堪稱世界上最大的湘繡。它采用了“摻針”“旋針”等傳統技法,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了江老師和團隊的心血。為了完成這幅作品,他們耗時兩年,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在繡架前默默耕耘。當看到成品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無盡的喜悅與滿足。這幅作品現被法國里昂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成為了中法文化交流的一座橋梁,也讓世界看到了湘繡藝術的博大精深。江老師的話語中,透露出對技藝的極致追求和對這份非遺文化的無限驕傲,這種精神深深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傳承與創新:讓古老技藝煥發新生 在交流中,江老師特別強調了傳統工藝創新的重要性。她分享了與兒子關于湘繡創新的對話:“年輕人總說湘繡太‘老氣’,我就告訴他們,我們可以讓湘繡變得更時尚。”近年來,江老師團隊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將湘繡與現代設計相結合,大膽嘗試開發了一系列年輕人喜愛的文創產品。這些產品既保留了湘繡的傳統韻味,又融入了現代的時尚元素,讓古老的湘繡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這種創新精神,不僅為湘繡的傳承開辟了新的道路,也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和喜愛上了這門古老技藝。
圖2江再紅老師與同學們展開座談會中
匠心寄語:專注是人生最美的刺繡 談話間,江老師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年輕創新的心態讓團隊成員感慨萬千。一位成員不禁感嘆:“江老師用一針一線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這種專注的力量和保持創新的精神,正是我們這代人最需要學習的品質。”江老師也微笑著表示:“我很喜歡和年輕人交流,他們的想法總能給我驚喜。”她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加入到湘繡的傳承和發展中來,為這門古老技藝注入新的年輕力量。
圖3江再紅老師與同學們合影
團隊:湖南工商大學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學院繡里乾坤,商傳文脈文化傳承團
文: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學院 韓楊
圖:人工智能與先進計算學院 楊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