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陳濤和秦源老師交流臺創園未來發展
陳濤詳細介紹了中心的運營與發展:作為由市屬國企漳龍集團牽頭、經國臺辦批準設立的專業平臺,中心一期2000畝用地已實現企業入駐飽和,累計吸引200多家省內外花卉企業扎根,其中臺資企業占比5%,形成了種植、加工、貿易的完整產業鏈。針對二期2000畝用地,中心正規劃打造高端合作平臺,重點拓展兩岸花卉品種研發、技術交流及跨境貿易領域,進一步強化對臺農業合作紐帶作用。中心通過多項舉措推動產業發展:高峰期年交易額達6億—8億元;為臺資企業提供低利率或免息貸款等優惠;建立數據云倉滿足線上交易需求;與昆明斗南合作搭建鮮切花線上競拍平臺(由昆明當地國資委統籌收購并直供發貨)。
秦源教授結合實踐隊調研方向,就吸引臺企政策支持、兩岸花卉產業技術融合路徑等問題與陳濤探討。雙方還就未來高校與中心的產學研合作交換了意見。
圖為陳濤跟秦老師交流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中心與福建農林大學共建專業綜合樓,圍繞蘭花新品種研發與鑒定開展合作,為該校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并聯合開發新品種突變蘭,實現校地協同發展。
隨后,實踐隊參觀了中心蘭園及蝴蝶蘭種植園。蘭園兼具休憩與科教展示功能,種植有蝴蝶蘭、石斛蘭、文心蘭等品種;種植園保存了上千種蝴蝶蘭種質資源,為品種研發和市場調控奠定基礎。實踐隊了解到,相較于種莢繁殖,蘭花組織培養技術能更穩定保留植株性狀,便于大規模推廣。秦源教授向隊員講解了蝴蝶蘭的兼性CAM(景天酸代謝)耐旱特性,鄭平副教授則結合實踐內容,引導隊員認識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性。

圖為秦源老師為實踐隊員講解蝴蝶蘭
走進臺創園,了解閩臺農業合作與產業創新離開花卉中心后,實踐隊到達臺創園黨群活動服務中心。臺創園黨委書記邱麗玉對實踐隊表示歡迎,并詳細介紹了園區發展情況:“臺創園始終以‘服務臺農、融合發展’為核心,經多年培育,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的完整產業鏈,成為兩岸農業合作重要載體。
作為兩岸農業交流重要平臺,臺創園發展始終受到各級關注:1998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曾在園區前身長橋農場調研;2010年,胡錦濤同志到園區內鉅寶蘭園看望留大陸過年的臺商,為深化對臺合作注入動力。依托政策優勢,園區聚焦‘臺’‘農’核心,構建了全方位服務體系:2019年在全國率先推行臺胞科技特派員制度,通過建立工作站為臺企提供精準技術支持;同時為臺資企業提供資金扶持、政策便利及流程指導,切實解決企業落地發展需求,成為臺商口中溫暖的‘臺灣農民的娘家’。”

圖為邱書記給實踐隊員講解臺創園發展歷史
交流中,邱麗玉書記表示,臺創園致力于發揮兩岸溝通橋梁作用,期待未來與高校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等領域深化合作。秦源教授對此深表贊同,并表示:“福建農林大學擁有眾多優秀科研人才和先進成果,未來希望能與臺創園開展更深層次產學研合作。通過共建科研平臺、聯合開展項目研究等方式,將學校科研優勢與園區產業優勢結合,為園區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同時,希望為兩岸農業交流合作培養更多優秀人才,進一步推動兩岸農業協同發展。”

圖為實踐隊與臺創園合影
此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隊成員實地了解了漳浦縣花卉產業與特色農業發展模式、閩臺農業合作成果及校地企協同創新路徑,為后續開展科研實踐、助力地方產業發展積累了第一手資料。
圖:肖賢
文:李浚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