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上旬,塔里木大學 “胡楊魂鑄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 實踐團隊的籌備工作進入沖刺階段。一群懷揣理想的青年學子,以胡楊 “堅韌不拔、無私奉獻” 的精神為指引,精心打磨著即將開啟的暑期社會實踐方案,用青春擔當書寫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答卷。
在前期籌備會上,團隊成員圍繞實踐地的社區服務需求、文化資源特色展開了多輪頭腦風暴。從 “科技小課堂” 的教具清單到 “紅色故事會” 的劇本編排,從應對極端天氣的應急方案到與當地兒童的溝通技巧,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復推敲。“我們不僅要把知識帶過去,更要帶著胡楊般的韌勁,真正沉下心了解當地需求。” 團隊骨干李同學的話道出了大家的心聲。
為讓實踐活動更具針對性,團隊還與學校就業指導中心、地方教育部門建立了聯動機制。通過線上調研、電話訪談等方式,提前掌握了實踐地的基本情況:那里有一群渴望開闊視野的孩子,有亟待用新知識賦能的鄉村社區。據此,團隊特意增設了 “藝術創想工作坊” 和 “鄉村振興微調研” 板塊,既滿足兒童的成長需求,也為鄉村發展貢獻青春智慧。
“胡楊能在荒漠中扎根,我們就要在實踐中成長。” 學校團委老師在指導籌備工作時強調,實踐活動是課堂的延伸,更是學子們理解 “知行合一” 的生動教材。目前,團隊已完成物資采購、安全培訓等前期準備,成員們利用課余時間排練科普短劇、打磨授課課件,每個人的筆記本上都寫滿了密密麻麻的待辦事項,字里行間洋溢著期待與熱忱。
據了解,這支平均年齡不到 20 歲的實踐團隊,將于 7 月底啟程前往實踐地。他們將帶著精心準備的課程、調研問卷和滿滿的誠意,在鄉村的土地上踐行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的志愿精神,讓胡楊精神在青春的實踐中煥發新的光彩。正如團隊橫幅上所寫:“以胡楊之名,赴青春之約;用實踐之力,筑時代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