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在“七七事變”紀念日之際,“胡楊魂鑄青春盾・七彩光暖童心巢”實踐團在一師十三團二中四樓報告廳舉辦“七七事變”主題講座。講座以“銘記歷史、砥礪前行”為主題,通過系統講解、影像回顧與感悟交流,引導青年學生從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吾輩自強。
會上,一師十三團二中德育處李國偉主任表示,“七七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標志,承載著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壯闊記憶。青年學生要深刻認識歷史的厚重意義,將緬懷先烈、致敬英雄的情感,轉化為刻苦學習、服務社會的行動,在新時代傳承好愛國精神與奮斗精神。
大隊輔導員楊靜說,88年前許多青年用血肉筑成防線,新時代少先隊員傳承紅色基因,可從日常做起:記英雄名、寫歷史感悟、參與紅色實踐,讓青春力量融入時代。
隨后,實踐團成員圍繞“七七事變”展開系統講解。從日本軍國主義“大陸政策”的侵略野心、華北自治運動引發的民族危機,到1937年7月7日日軍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奮起抵抗的具體歷程,再到佟麟閣、趙登禹等將領血灑疆場的英雄事跡,全面梳理了事件的背景、經過與歷史影響,幫助學生清晰把握歷史脈絡。這不僅讓學生知曉歷史事實,更讓大家明白如今的和平生活是無數先烈用鮮血換來的,激勵著大家傳承先烈精神,奮勇向前。
實踐團負責人殷睿總結:“觸摸歷史要感受溫度,傳承精神需用行動踐行,用年輕聲音講老故事、以創新方式續精神,就是對歷史的深刻銘記。”
會后,師生共同觀看“七七事變”歷史紀錄片。影片通過珍貴史料與實景還原,生動展現了全民族眾志成城、共赴國難的抗戰場景,讓學生直觀感受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深化對“團結抗戰”精神的理解。
在學生感悟分享環節,同學們結合所學踴躍發言。大家紛紛表示,通過講座與觀影,更加深刻體會到和平的來之不易,被先烈們“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所震撼。將以史為鑒,把愛國情懷融入日常學習生活,努力成長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國家發展與邊疆穩定貢獻青春力量。
此次實踐團與學校一同舉辦的主題講座,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讓青年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筑牢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助力培養具有胡楊精神的新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