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響應國家關愛新業(yè)態(tài)從業(yè)者子女號召,河海大學外國語學院“河攜龍尚·語潤童心:社區(qū)雙語實踐團”于7月14日至23日,在南京市江寧區(qū)湯山鎮(zhèn)龍尚村“七彩的夏日”暑托班開展了為期8天的社會實踐。團隊深度融合水利學科特色與外語專業(yè)優(yōu)勢,通過系列雙語科普課程與創(chuàng)意實踐活動,為當?shù)鼐W(wǎng)約車司機、快遞員等新業(yè)態(tài)從業(yè)者子女打造沉浸式學習體驗,構建“安全守護、素質提升、情感陪伴”三位一體的成長支持體系。

圖1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們合影
雙語課堂探秘自然,學科融合啟迪思維
實踐團立足專業(yè)優(yōu)勢,將知識傳遞轉化為生動體驗。在“奇妙水世界”科普課堂中,成員們依托河海大學深厚水利底蘊,以生動形象的動畫演示揭開雨水蒸發(fā)升騰、江河奔涌入海的自然密碼。面對孩子充滿好奇的提問,實踐團成員們通過“雨水旅行記”互動問答,引導孩子們思考水循環(huán)對每個人生活的影響,在稚嫩心靈埋下節(jié)水惜源的種子。

圖2實踐團成員組織“節(jié)水城市”作品合影
15日的“長江的微笑”江豚保護課中,孩子們分組化身漁民、工程師與政府人員,熱烈爭論著“用大網(wǎng)眼漁網(wǎng)放走小魚”“給船裝水下探測儀避讓江豚”等方案。當工程師組提出“像手電筒一樣照水下”的童趣設想時,協(xié)作保護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已悄然扎根。成員們設計的“保護江豚”創(chuàng)意手工課得到了小朋友們的熱烈反響。孩子們大展身手,彩色卡紙、紙杯、彩筆在手中翻飛,一件件作品藏著巧思。“我要教媽媽做江豚!”一個孩子雀躍道。他們不僅記住了江豚的模樣,更懂得了“守護”二字的分量。

圖3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及其作品作品合影
在“探秘紅山·雙語童行”動物課堂上,紅山動物園的明星動物成為雙語教學的鮮活載體。成員們借“無臉男”杜杜的趣聞講述動物習性,當拋出“能否投喂小熊貓面包?”的問題時,孩子們瞬間化身“小小監(jiān)督員”高聲制止。緊接著的“動物聲音模仿秀”將教室點燃,此起彼伏的“Elephant!”“Tiger!”呼喊聲中,孩子們模仿大象低鳴、老虎咆哮,雙語競猜與生態(tài)保護意識在歡笑中交融。孩子們化身“小小文明宣傳員”,用畫筆圍繞“特色動物園文明標語”開展創(chuàng)作,將“愛護動物、文明游園”的種子埋進心田,他們的作品是對共建和諧、文明動物園的真誠倡議。

圖4實踐團成員與小朋友及其作品合影
“爬行世界奇妙朋友”探索課依托紫金山昆蟲博物館資源,帶領孩子聚焦鬃獅蜥與球蟒。成員展示了鬃獅蜥頸部特寫圖片:“看,這些尖刺像不像獅子的鬃毛?”,揭秘命名由來;當球蟒遇險蜷縮成球的防御絕招被揭開,孩子們驚嘆著記錄“肉食專家”的生存智慧。“巧手拼貼,蟲趣盎然”樹葉昆蟲拼貼畫課堂上,孩子們挑選葉片,構思昆蟲身體結構。他們興奮展示作品,分享理念。這不僅是對知識的趣味延伸,更是孩子們觀察、感受、創(chuàng)造自然的生動實踐。

圖5實踐團成員帶小朋友制作樹葉拼貼昆蟲
巧手創(chuàng)想化知為行,城市脈搏童筆共繪
地鐵安全實踐課則開啟了城市規(guī)則初體驗。成員商雨禾以雙語動畫演示購票安檢全流程,“物品大闖關”游戲中孩子們爭辯著哪些物品禁入地鐵;當朗朗上口的兒歌“購票安檢排隊好,黃線外面安全保……”響起,文明乘車的準則已隨節(jié)拍刻入記憶。在成員細致耐心的指導下,小朋友們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制作地鐵模型。專注神情與合作細語交織,剪刀、彩筆聲響不斷。當形態(tài)各異的地鐵模型誕生,孩子們笑逐顏開,興奮展示成果。通過制作,他們鞏固了交通知識,鍛煉了耐心與創(chuàng)造力,也理解了城市交通脈絡與協(xié)作意義。
“城市規(guī)劃館之旅”文化課堂上,孩子們沿六朝時間軸觸摸南京建城史,在明代城墻沙盤前屏息凝望。在“化身初級規(guī)劃師”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熱烈討論城市建造,從自然環(huán)境到功能分區(qū),逐步理解規(guī)劃師的全局思維,“城市與自然、動物共生”的理念也讓他們深受觸動。化身“初級規(guī)劃師”的他們,趴在兩米長卷上用畫筆揮灑想象:紫峰大廈旁騰躍著江豚,玄武湖上架起彩虹軌道車,梧桐葉脈絡化作城市街道……童筆繪就的“南京城市長卷”中,歷史底蘊、現(xiàn)代脈搏與綠色共生理念燦爛交融。
和平使者銜春信 文化記憶代代傳
實踐團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和平對話。成員們拜訪慰問南京大屠殺幸存者潘巧英奶奶,與奶奶閑聊交談。九旬老人用顫抖而堅韌的聲音,將1937年寒冬的南京城徐徐鋪展:“為了躲避日本兵,我們當時逃荒逃到了這里。為了吃口飯,嬢嬢厚著臉皮上門討要食物……”成員們緊握老人枯枝般的手,淚光中歷史的褶皺變得鮮活。這份血淚證言,成為后輩守護和平的莊嚴序章。
午后,“圓夢教室”化身為和平教育基地。成員們以溫潤雙語講述那段黑暗歲月:約翰·拉貝撐起的“國際安全區(qū)”如同暗夜燈塔,庇護25萬生靈。成員們帶領小朋友在便利貼上寫下和平寄語:“我希望世界和平!” 最動人的是共折和平鴿時刻——小朋友們折出一只只象征和平的白鴿,滿懷童真與希望的和平鴿被小朋友們拿在手里,站在教室中央,訴說著每個人對和平的珍惜。
實踐尾聲,小朋友們化身文化使者,讓溫情在代際間流轉。綜合展示日上午,孩子們懷揣手工作品走進湯山鎮(zhèn)老年服務中心。“老幼同樂”作品展上,小朋友們自豪地向老人們介紹自己,將親手制作的動物標牌、南京城繪畫長卷、地鐵模型等作品一一展示。祖孫執(zhí)手共賞長卷的剪影,成為實踐最溫暖的注腳。
河海匠心育新苗,外語賦能踐初心
本次實踐累計開展8天課程,時長超過64小時,惠及兒童20余人。從水循環(huán)原理到城市軌道協(xié)作,從昆蟲防御智慧到代際情感共鳴,河海學子以專業(yè)賦能鄉(xiāng)土,在水利文化播種、生態(tài)理念普及、雙語教育創(chuàng)新中踐行“水之子”使命。未來,學院將持續(xù)深化實踐育人,引領青年扎根中國大地,以語言為舟,以文化為槳,在鄉(xiāng)村振興的浪潮中揚帆致遠,為培育時代新人奏響青春強音!(河海大學河攜龍尚·語潤童心:社區(qū)雙語實踐團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