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紅身處前沿,方得盛景
許永紅同學是信息科大機電工程學院研1601班車輛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師從車輛工程系童亮教授,主要從事車用內燃機余熱回收及利用方面的研究探索。陽光燦爛的午后,我們采訪了這位讀書期間就在中科院一區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學長。
2014年,許永紅畢業于中北大學,由于在準備考研的同時自主創業,學習時間受到較大影響,第一次考研失敗了。而之后在工作中遇到的種種技術難題,讓他深感知識的重要與自身能力的不足。于是他決定重回校園提升自己。在工作之余,許永紅抓緊點滴時間復習備考,并于2016年成功考入我校,他對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倍加珍惜。
在選定自身研究生期間研究方向初期,經過大量的文獻閱讀和相關領域技術調研,許永紅根據導師的研究課題以及國內外領域內研究熱點,確定了以有機朗肯循環為基礎的自由活塞膨脹機-直線發電機系統為主攻對象的科研方向,致力于實現使燃油車輛更加節能環保的目標。有機朗肯循環系統憑借效率高、結構簡單及環境友好等優點,成為降低車用內燃機油耗、減少其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徑之一,而適用于車用內燃機有機朗肯循環余熱回收系統的膨脹機,對車用有機朗肯循環余熱回收的技術產業化進程有著重大影響,是當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熱點。能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能源安全是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這也正是相關科研工作的重大意義所在。研究課題一經確定,許永紅就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研究工作當中。由于課題研究所需的部分實驗在我校無法完成,經過童亮教授的聯系和協調,在該領域處于研究前沿的兄弟院校,北京工業大學的張紅光教授所在實驗室欣然為許永紅及其科研團隊提供了眾多軟硬件實驗條件,包括更詳盡的文獻資料庫和更完善的實驗設備等,還給予了無私的技術指導。這樣,讀研期間,他頻繁往返北京工業大學和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閱讀文獻、數學建模、仿真研究、實驗驗證、論文撰寫以及與導師進行課題討論幾乎成為他生活的全部。
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風順,也充滿了喜怒哀樂。在進行具體的實驗前,許永紅和他所在的團隊會先搭建實驗臺架,但由于一些細節問題難以全盤兼顧,實驗臺架在運行過程中有時會發生軸斷現象,由于軸斷對試驗臺架的破壞較大,往往難以從中彌補,只能選擇重新開始,這就帶來較多重復性工作。他的科研熱情一度受到打擊,但在導師和同學的鼓勵與幫助下,許永紅依然堅持了下來。
分享交流研究成果,成果被肯定和認可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滿足,撰寫和發表高水平的科研論文成為許永紅研究工作的一個主要目標。建模、仿真、實驗以及數據處理,與導師討論每一個冠詞的用法的斟詞酌句,向國內經典文獻和知名團隊學習借鑒,都成為許永紅論文撰寫工作中最刻骨銘心的記憶。每次投遞完一篇論文,就像期盼孕育已久的嬰兒一樣,許永紅總是在焦急而耐心的等待。每天來實驗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登陸投稿系統,查看論文的狀態是否有變化。最讓許永紅記憶深刻的是《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中科院二區期刊)論文審稿意見的回復。在投稿四個多月后,他等到了論文的審稿意見——足足五位審稿人,提出了共30多條審稿意見。經過與我校童亮教授以及北京工業大學張紅光教授的認真討論,許永紅終于完成了6000多字的審稿回復意見。反復數次,論文終于被成功錄用了。他一得知這個消息,立刻激動地拿起手機告訴導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一篇論文發表沒有使許永紅同學滿足和止步,而是更加鼓勵他大踏步地繼續向前。經過不懈努力,到目前為止,他已經以第一作者或參與者的身份,發表SCI期刊論文10篇、EI期刊論文2篇,錄用EI期刊論文3篇,發表中文核心期刊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檢索論文一篇(中科院二區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SCI檢索源刊論文1篇((中科院一區期刊),以第一作者發表EI期刊論文1篇(兵工學報),以第一作者錄用EI期刊論文1篇(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學習中,許永紅通過多種方式來跟蹤學術前沿和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他深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道理,經常參加學術會議和各種前沿講座,以擴大視野。他說:“通過參加學術會議,不僅能快速增長在相關領域的基礎知識,而且能及時了解國內外的研究動態,這對科研思維的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完成學習和科研任務的同時,許永紅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將自己的所學所知回饋社會,同時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2016年9月到2017年6月,許永紅還與課題組教師和同學一起為北京市東直門中學的高中生開設發動機拆裝課程,受到了該校師生的一致好評。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是許永紅最喜歡的一句詩。在過去兩年多的研究生學習、科研和工作過程中,許永紅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特別是在科研方面,可以說碩果累累。他知道,這只是自己學術研究生涯中的一小步。他說,科學研究只有身處前沿,才能看到最亮麗的風景。在未來自己將繼續堅持理想,勤奮學習,刻苦探索,感受學術和生命的精彩。
時間:2023-01-10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許永紅身處前沿,方得盛景
- 許永紅同學是信息科大機電工程學院研1601班車輛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師從車輛工程系童亮教授,主要從事車用內燃機余熱回收及利用方面
- 01-10
- 楊莉用愛育人 因愛堅守
- 時光就這樣慢慢地、悄悄地流轉,心里默默算算,從走上講臺至今,不知不覺間已二十余載,記不清教過幾個班、帶過多少學生了。
- 01-10
- 王燈山80后教授的學術夢想
- 再見王燈山是在樹人班去嘉興社會實踐的火車上,也許人不熟悉的原因,他靠窗而坐凝望車外的風景,仿佛車內的喧囂并不存在。
- 01-10
- 張子豪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到極致
- 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計算機網絡、Android程序開發等技能,先后取得華為HCNA認證和中興LTE助理工程師認證
- 01-10
- 周哲海從助教到北京市師德先鋒
- 周哲海從2004年來到學校工作,一晃已經有14年的時間了。從最初擔任一名助教,到2016年晉升為正教授,2017擔任學院的副院長
- 01-10
- 李擎求實的引路人
- 多年的篤信崇學和辛勤耕耘,自動化學院李擎教授由一名年輕的大學畢業生成長為“北京市師德先鋒”
- 01-09
- 孫婷愿做“播種者”
- 走廊里,一個將近1米8的“高個”機器人緩緩抬起它的“右手”,正在接受站在一旁“主人”的測試;走近一個個“格子間”
- 01-09
- 王宗水胸懷大乾坤,堅守小講臺
- 爬上教一樓五層,稍事休整,緩步走入教室,打開電腦,拷貝課件,擺放講義,動作有條不紊,像是授課多年的老教師。
-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