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北京市教學名師王紅軍教授是在機電系統測控重點實驗室的一間辦公室里,適逢學期末考試周,作為機電工程學院新任教學副院長的王老師分身乏術,她笑言擔任副院長后手上的事情非常多,北京高等學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養“雙培計劃”、“外培計劃”、和“實培計劃”的落實、機器人特長班的招生等等。基本上白天都在忙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晚上才能抽出時間做點研究和其他事情。
課堂的主角永遠是學生
夜深人靜,一切忙碌和喧鬧歸于沉寂的時候,王紅軍也會回憶自己的青春歲月。1993年4月,從西北工業大學飛行器制造工程系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到我校機械系工作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那年春天她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荒涼的清河小營沒有八達嶺高速的川流不息,觸目可及的是麥田菜地塑料大棚。進城的車只有走走停停的315、902兩趟。骨感的現實并沒有帶給她很多彷徨和猶豫。初來乍到,王紅軍就和張懷存、朱驥北兩位老師一起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頂著北方又干又曬的太陽到一汽做實習指導老師,跟著學生下車間來回跑。
那時老機械系十分重視青年教師的引進和培養。王紅軍來學校最初講授《計算機輔助制造》這門課,開課前試講,很多老師都去聽課。王紅軍清楚記得,那節課自己做了認真準備,尤其在理論架構上,自己仔細思考了一番,講得很自信。但老師們還是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見。她感覺有點意外。但是從那次試講,她清楚地知道了一件事情——課堂的主角永遠是學生,教師的使命在于幫助學生學習領會知識,要用學生最容易理解的方式讓他們接受知識,這樣才是真正的傳道授業。
肩負著這樣的使命,與所有在信息科技大學這片熱土上執著于教書育人事業的老師們一樣,王紅軍在三尺講臺上揮灑著自己的青春與年華。春華秋實,20年中,她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王紅軍先后講授了《機械制造技術基礎》《成組技術》《生產過程信息技術》等10多門課程,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在致力于教學的同時,她還熱忱地投身科研,先后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究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近年來在面向數控機床的早期故障診斷和運行狀態趨勢預測領域開展研究,致力于提高機電系統的運行可靠性,確保裝備安全服役,并結出累累碩果,獲得10多項省部級和行業科技獎勵。
細節中的激情
教育是崇高而神圣的事業,但也是無法立竿見影做出成效的工作。它需要教師全身心投入其中,用激情和耐心來追求。
學生們說外表溫柔的王老師上課有一種別樣的激情:“雖然沒有抑揚頓挫,妙語連珠,但你可以感受到她的激情,并且這種激情絕對能夠帶動我們的情緒。”王紅軍對激情有著自己的理解:“激情其實就是熱愛,教師一定要熱愛自己所在的專業領域,知識掌握扎實,自信,并且有能力帶著學生去熱愛這些知識。”為了讓學生們理解熱愛所學課程。每門課程開課前,王紅軍老師都會花大力氣去準備導論課。“導論旨在告訴學生本課程是干什么的,內容在學科專業中的作用和地位,行業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發展有什么好處。任何一件事情喜歡了才好做,大家通過導論明白了課程與自己的關系,下面的課程才好展開。”
這種別樣的激情還體現在很多教育教學的細小環節中。上過王老師課的學生都知道,王紅軍在課堂上永遠是風度翩翩,服裝的整潔得體,普通話的字正腔圓,音色的清晰悅耳,都是她在意的:“90后的學生,他們都非常聰明,視野開闊,上課光簡單授課是不行的,他們對美的要求比以往的學生都高,他們的世界是審美的世界,不光對自己,甚至對老師都有美的要求。你要讓學生信服,接受自己,才能把課上好。學生們從這些細節能感受到,這個老師很認真,從情感上會和你走得近。”雖然這樣說,王紅軍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學生。“他們也得讓我滿意!”王紅軍老師笑著說:“在我的課堂上,你不是孩子,你是工程師,要帶著工程師的思維來聽我的課,來思考來提問。”那么工程師要具備哪些素養?王紅軍說,首要的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具備很強的動手能力;最重要的是做事要嚴謹、規范和專業。
帶著對課程專業和教育事業的熱愛,她還孜孜不倦于理解教材、鉆研教材,將科研與教學相結合,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2000年左右,王紅軍去瑞典訪學,訪學過程中,她留心瑞典的課堂教學模式,知識傳授的方式方法。回國后她邊上課邊反思我們的課程教學。在她的主導下,在《機械制造技術基礎》課程中做了基于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和基于項目研究的學習方式探索。作為教研組成員,張懷存老師說,這個課改讓學生自己查資料、找題目、找思路,目的在于激發學生的團隊意識,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效果很好。她還承擔了北京市多項教學改革項目,研究成果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
剛剛過去的暑假,王老師忙于校內專業評估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工程教育認證準備工作。這兩項工作持續了一個暑期,她帶領大家總結專業建設經驗,凝練專業特色,準備認證和評估素材,對照指標一張一張地對PPT,修改材料,召集會議,討論細節。“整個暑假都在忙碌著,因為勞累心臟不舒服,有一次背著24小時心電圖測試儀還在學校審核申報材料。”張懷存老師說:“四個專業的評估報告,材料就幾千頁,圖表更是不計其數,她帶領系主任們一點一點地摳。她的性格比較追求完美,所以做的很累。”
授課是難以替代的情感交流
“授課是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談及《機械制造技術基礎》精品課程的錄制,王紅軍說。
她負責的這門課程因教學理念先進,教學內容有示范性和輻射性,2009年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目前,她和她的團隊還承擔了北京市教學資源與共享-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以便發揮優質教學資源和教學名師的輻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但王紅軍又特別強調,網上學習對于課堂來說只是輔助工具,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不是網上學習能完全取代的。“因為面對面交流是個互動的過程,尤其是個情感交流的過程。雖然現代科學技術可以使課堂不受空間時間約束,但是老師的一個微笑一句話甚至是一個動作,對于學生來說影響可能是一輩子的。”王紅軍說。
王紅軍思緒又回到自己讀書的年代,她說:“那是一個熱火朝天的年代,充滿青春理想的年代。”自己每天都是宿舍、教室圖書館,也花大量時間在實驗室。她記得教自己《數值分析》課程的老師,雖然是數學課,但是他上課從來都是板書字跡工整,非常嚴謹。老師在學生面前非常注重儀表,有次上課,他的整個褲腿全是泥巴,原來是雨天路滑不慎摔跤臟了衣服。但是為不耽誤課程,即使家就在學校,他也沒回去換衣服。“那時我母校倡導的是獻身航空航天航海三航事業,很多專家學者,嚴謹認真,作風樸實,他們的人格魅力對我影響至深。”
時光荏苒,20年美好年華如星辰般閃過,灑下一片光輝。由于其熱愛教育事業,十多年里在熱愛的教育視野里躬耕不輟,潛心育人,2013年,王紅軍光榮地獲得了北京市教學名師榮譽稱號。“教學名師榮譽得來不容易,我非常珍惜也很自豪。因為這是對我20年教書育人生涯的承認和鼓勵。但是這些也意味著壓力與責任,獲得了這個稱號,就別無退路,只能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