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助力黔行”志愿服務隊7月28日支教新聞
在赫章金銀山少兒活動中心,為了增加小朋友們對核技術的了解和認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素養,山東大學助力黔行志愿服務隊于7月28日開展了一次特殊的課堂活動——兩彈一星宣講。
在這次宣講中,助力黔行隊員劉凡華向小朋友們生動地介紹了兩彈一星的歷史、背后的科學原理以及核技術的應用;隊長譚重陽作為助教維護課堂紀律,同時對宣講內容進行補充,并對宣講過程作記錄。二人通過圖文并茂的講解和互動提問,讓孩子們對核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劉凡華詳細講解了中國成功研制出的兩顆原子彈和一顆氫彈,即所謂的“兩彈”,以及成功發射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即“一星”。他向學生們講述了中國科學家為實現這個偉大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和犧牲,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事業的興趣。
接著,劉凡華生動地介紹了核技術的應用。他解釋了核能在安全、發電、醫學和農業等領域的重要作用。利用X射線、加速器及放射源成像技術進行集裝箱、車輛和行李檢查等,核技術可防范和打擊各類恐怖活動及犯罪活動;核能發電可以為社會提供清潔、高效的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核醫學可以利用放射性同位素進行診斷和治療,幫助人們保持健康;核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可以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緩解糧食短缺問題。
在互動環節中,學生們積極提問,劉凡華一一回答。他解答了學生們對核能安全性的關注、核廢料的處理與儲存以及未來核技術的發展等問題,讓孩子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核技術的優勢和挑戰。
這場宣講活動深受小學生們的喜愛。同學們積極參與,踴躍提問,展現出對科學的濃厚興趣。活動過后,許多學生表示他們對核技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對科學研究和未來的科技發展充滿了期待。
通過這次宣講活動,學生們對兩彈一星和核技術有了更全面的認識。不僅擴展了他們的科學知識,也培養了他們對國家科技成就的自豪感和對科學事業的向往。同時,助力黔行志愿服務隊也表示將繼續舉辦科普類的講座和活動,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科學探索,為實現中國科技創新的夢想做出貢獻。
在不遠的未來,相信這些小朋友將成為祖國科技事業的棟梁之才,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們的努力和成就將為國家帶來更多的科技創新和進步,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展現出更加輝煌的光芒。
作者:劉凡華 來源:山東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