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助力黔行”志愿服務隊7月25日支教日記
7月25日 星期二 晴
隨著陽光從東窗照進,我們開始了助力黔行志愿服務隊“七彩假期”主題支教第二天的活動。
上午,我們早早地吃好早飯,協助各年級班主任清點人數,進行簽到。確定好人員后,開始進行早讀,每個班的孩子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大聲朗讀詩歌,整齊劃一,如波濤般翻滾的朗讀聲從教室里傳出。早讀結束后是上午的三節課,第二節課,我擔任了低年級美術課的助教,在任課老師上課時,進行錄像拍照等影視記錄,在做手工環節,我協助任課老師分發水彩筆、白紙、剪刀并為剪好的小朋友涂上膠水,小朋友們熱情性極高,一聲聲老師此起彼伏,我在開心小朋友們都能很積極的與老師互動的同時,略微有些喧鬧的教室也讓我們比較苦惱,咨詢了不少有關管理小朋友方面的意見,該嚴就嚴,希望今后可以讓手工課堂的氛圍越來越好。課間休息時,小朋友們紛紛跑出教室,樹影被從縫隙中灑下的光剪碎,灑在灰色的布藝沙發上,灑在孩子們稚嫩的笑臉上,光的沉靜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界限鮮明又朦朧。第三節課,我擔任了中年級普通話與朗誦課程的助教,為小朋友們分發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學習內容,小朋友們在班長的帶頭作用下踴躍發言聲情并茂地用普通話朗誦詩歌。
下午,我給低年級的小朋友講解的是傳統文化課。課上除了積極發言的孩子,也有很多靦腆羞澀的孩子不愿意說話和發言,但他們會用綠色水彩筆畫的粽子、彩泥捏的龍舟……簡單的線稿里是獨屬孩子們的浪漫和自由。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種子,無論性格如何,只要好好澆水施肥,也會從新芽長成參天大樹。
一天的支教生活,小朋友們上課時躍躍欲試的樣子、聽懂后恍然大悟的樣子、課后圍在周圍爭著說話的樣子,讓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支教的意義。今時今日,在黔西這片土地上,我們不僅僅是老師,更是學生,我們為他們帶來知識的同時,也從他們身上得到了莫大的能量,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好像能看到很多平日里經常忽略的純粹、簡單和燦爛。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這份力量,這份感動,會一直激勵我不斷前行。育人,更是一個遇自己的過程。希望孩子們也能懷抱理想,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想去的地方。
作者:楊嬋燦 來源: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三明醫改經驗傳 醫藥學子慕名來
- 廈門醫學院“‘醫’心向黨,初心不‘改’”社會實踐隊在郭林凱老師的指導下,來到三明市沙縣區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圍繞“理論
- 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