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響應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號召,曲阜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月明千里”社會實踐團隊開展了以“改革開放以來家鄉的變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我院紀玉超老師的指導下,團隊于2023年7月來到山東省濰坊市高密市開展了為期五天的暑假“三下鄉”實踐活動,通過對高密市的主要街道及周邊的村鎮進行走訪調查,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從側面映射出高密近年來的快速發展。
高密市地處濰坊市最東端,東與青島市接壤,位于膠東經濟圈核心位置,版圖面積1605.55平方千米,轄7個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910個行政村,是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家紡名城和中國安全防護用品產業名城。通過5天走訪我們發現改革開放以來高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文旅賦能鄉村振興
改革開放以來,市政府加大了對鄉鎮的投資力度,豐富了村民的生活。為了解改革開放以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情況,7月1日下午,“月明千里”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柴溝鎮五龍河濕地公園進行參觀,發現公園內設有影視基地、動物園、寺廟、馬場,娛樂種類非常豐富,景色優美。

隨后隨機采訪了幾位當地游客。據了解,五龍河濕地公園于2013年至2020年由高密交運生態文化產業有限公司投入建設,總投資16億元,總占地面積1300畝,建筑面積10萬平方米。五龍河的建設充分利用柴溝鎮當地的地理環境,主要進行河道治理,建設五龍河濕地公園、劉墉紀念館等,著力打造集濕地文化、人文創意、旅游觀光、水利灌溉、高檔療養、托老養老、生態旅游、觀光農業等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綜合體驗項目。

該項目擴展到了教育領域,公園也成為柴溝鎮當地幾所中小學的研學之地,為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們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近幾年游客數量只增不減,尤其節假日,很多外地游客也慕名而來使柴溝這一個小村鎮火“出圈”了。五龍河濕地公園的出現,使柴溝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濕地面積增加,娛樂設施增加,森林覆蓋率增加,既滿足了當地居民的娛樂活動日益增多的需求,又為當地提供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充分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二、工業發展提速換擋,各大企業再創新輝煌
工業是高密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通過查閱資料我們得知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高密市按照“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和青濰組團式發展先行區”要求,堅持一切圍著項目轉、拼速度、拼作風、拼成效。堅持以“四個城市”建設為統領,圍繞“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目標定位,積極探索新舊動能轉換的有效路徑,著力推動存量變革、增量崛起、變量突破,助力產業轉型、動能轉換、活力轉強,不斷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我們查詢了高密近年來工業發展的詳細資料發現,高密的產業經濟基礎雄厚,豪邁、孚日、星宇等龍頭企業帶動效應強勁,臨港經濟區、仁和化工園、高新區等“3+X”園區支撐作用明顯,培育起機械裝備、紡織服裝、安防用品、化工建材、食品加工五大優勢產業集群和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集群,形成2家主板上市企業、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的資本市場“高密板塊”,是世界最大輪胎模具、家紡用品、氣門芯和人棉基地。高密市在今年加快推進投資706.41億元的100個重大項目建設,1-4月份開始復工75個項目、完成投資62億元。樂聚智能科技產業園二期、零碳智紡產業園、中電集中式共享儲能、魯發高密數字農商產業園等15個總投資204.8億元的項目,在濰坊市重點合作項目視頻集中簽約儀式上簽約。投資8億元的消防飛行器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已在6月開工建設,年產11000噸纖維素醚項目已經投產……
為了更全面的了解工業方面的變化,7月2日我們參觀了高密幾家有代表的龍頭企業,除了高新技術生產使我們震驚外,我們還看到大規模的設施一應俱全。對于新項目重大突破,山東星宇手套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星余這樣說:“項目建成后,年新增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產能4800噸,產值6.5億元,利潤1.4億元,稅收1.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打造高強高模聚乙烯纖維生產基地,帶動防護產業向高端邁進。”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企業生產熱火朝天。“訂單非常充足,我們一線員工干勁十足……”山東銀鷹股份有限公司職工何淇說。
三、文創賦能非遺產品,企地得到融合發展
高密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龍山文化、海岱文化、齊魯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春秋時期齊相晏嬰、漢代經學大師鄭玄、清代大學士劉墉被稱為“高密三賢”,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也出生在這里,高密茂腔、撲灰年畫、剪紙、泥塑“民藝四寶”列入國家非遺名錄,紅高粱小鎮、紅高粱藝博園、五龍河特色小鎮高水平建成運營,莫言文學和紅高粱文化成為高密靚麗名片。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市通過拓展延伸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五進”行動、鼓勵新創一批文藝精品、深化莫言文學和紅高粱文化品牌建設、籌辦紅高粱文化節等方式加強優秀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了市民的精神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高密四寶”已走向世界,高密市為“高密四寶”非遺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做出了關鍵一步,那就是將其“產業化”,打造了“山東手造,高密有禮”特色文創品牌,為高密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這次的實踐活動中我們以專業技能為依托,積極宣傳、弘揚改革開放精神,將實踐所得情況以文字、照片的形式進行傳播,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改革開放這一國家政策,令當代青年肩負起國家民族發展的重任。參觀實踐和拍攝采訪讓我們了解到學習改革的經驗和成果,有助于提高我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新農村建設,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