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雅韻染九州,文脈灌云川”社會實踐隊開展非遺文化傳承活動,視頻組以線上協作方式剪輯素材,我負責山東黑陶文化社區宣講內容的剪輯工作,用影像記錄文化傳遞的溫暖瞬間。
實踐中,線下團隊走進山東社區,通過PPT講解向居民展示黑陶文化,視頻組則在屏幕另一端接過這份文化傳播的接力棒。當一份份承載著黑陶故事的素材從遠方傳來,打開文件的瞬間,仿佛能透過畫面感受到現場的熱鬧氛圍——居民圍坐聆聽的專注神情、線下團隊講述時的認真模樣,都藏在這些樸素的鏡頭里。剪輯工作就從這些真實的畫面開始,把零散的片段串聯成完整的故事。

(圖為山東黑陶文化宣講組成員進行社區宣講 生艷攝)
宣講內容圍繞黑陶文化的起源、制作工藝、當代傳承和傳承人堅守四個部分展開。看著素材里團隊成員講述黑陶的由來,從古老的起源故事到與當地文化的緊密聯系,能感受到這門手藝沉淀的歲月厚度。居民們聽得入神,有人微微點頭,有人輕聲交流,這些自然的反應讓畫面有了溫度。剪輯時特意保留了這些真實互動,讓觀眾能感受到現場的專注氛圍,就像親身坐在宣講現場一樣。
制作工藝部分的素材里,通過詳細的步驟演示,能清晰看到黑陶“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的特點。居民們眼神里滿是好奇與贊嘆,這些細節被鏡頭一一捕捉,剪輯時把講解畫面和居民反應交替呈現,讓觀眾既能了解黑陶的工藝特色,也能感受到普通人對傳統文化的天然親近。
當代傳承的故事最讓人觸動。素材里能看到現在的匠人在傳統工藝基礎上做的新嘗試:有人改良制作方法讓手藝更穩定,有人把黑陶和其他工藝結合做出新作品,還有人開發文創產品讓黑陶走進日常生活。這些畫面和傳統工藝的展示放在一起,形成了巧妙的呼應。剪輯時用自然的轉場連接起傳統與現代,讓觀眾看到老手藝在當代的鮮活生命力。

(圖為山東黑陶文化宣講組成員進行社區宣講 伊星如攝)
傳承人堅守的故事更是充滿力量。素材中,老匠人講述自己多年來的堅持,從年輕到年長,始終沒有離開這片滋養黑陶文化的土地。他們的話語樸實卻堅定,眼神里透著對這門手藝的熱愛。居民們認真傾聽的樣子,讓這份堅守有了更深遠的意義。剪輯時特意放慢了這些畫面的節奏,配上輕柔的背景音樂,讓這份執著與熱愛慢慢流淌進觀眾心里。
在剪輯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技術的重要性。需要熟練掌握各種剪輯軟件和工具,以便根據不同需求進行靈活運用。同時,要注意鏡頭的流暢性和畫面的美觀度,讓觀眾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非遺的獨特魅力。
此外,音頻的處理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要確保背景音樂、音效和旁白的搭配得當,使整個視頻的聽覺體驗更加完美。同時,要注意保持聲音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要過度修飾或改變原有的聲音特點。

(圖為山東黑陶文化宣講組成員宣講合照 伊星如攝)
視頻結尾,用簡潔的文字總結了這次宣講的意義。整個剪輯過程沒有復雜的技巧,只是讓畫面跟著故事自然流動,用清晰的字幕幫助觀眾理解內容,用合適的背景音樂烘托氛圍。完成剪輯后再看成品,心里充滿了成就感。雖然沒有親臨現場,但通過這些畫面,仿佛也參與了這場文化的相遇。
線上剪輯不只是技術操作,更是在用心傳遞文化的溫度。當這些畫面能讓更多人了解黑陶、喜歡黑陶,這份工作就有了特別的意義。屏幕兩端的努力,最終都化作了文化傳承的力量,讓古老的黑陶故事在新的時代里繼續流淌。
(通訊員 徐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