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匠新求索·勞模鑄魂”實踐隊來到位于蘇州昆山的蘇州萬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這里與企業聯合創始人、哈工大優秀校友劉鐵錚面對面交流訪談,傾聽校友的創業故事,以哈工大精神為骨,為新時代工匠精神鑄魂,實地深入感悟“勞模精神”。
現場參觀 | 新質生產力賦能技術突破
在劉鐵錚師兄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參觀了萬智新能源的企業展廳。實踐隊員們還跟隨著劉師兄深入一線車間,觀摩攪拌摩擦焊機器人的日常作業。在劉師兄的細致講解中,我們了解到,萬智新能源致力于解決金屬材料高強連接、復雜結構成型和精密加工難題,扎根于特種焊接領域,開創性地應用攪拌摩擦焊這一新型焊接技術,完成了一系列技術突破。與傳統焊接相比,攪拌摩擦焊技術有低損傷、低變形,抗干擾、高可靠,綠色、自動化這三大核心優勢。通過攪拌摩擦焊技術的應用,萬智新能源與“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脈搏同頻共振,秉持著哈工大“規格嚴格,功夫到家”的校訓,用行動把“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寫在祖國大地上。


交流訪談 | 在務實中展現熱愛,在精進中鑄就匠心
參觀結束后,實踐隊員們與萬智新能源聯合創始人、哈工大優秀校友劉鐵錚面對面交流訪談。
劉師兄回憶起創業的歷程,打趣地說,他們也是“抓住了‘萬眾創業,大眾創新’的時代機遇”。2015年正值國家支持大學生創業政策推進,團隊依托哈工大攪拌摩擦焊技術積累,依托“互聯網+”等創業比賽起步,逐漸獲得導師支持和資本關注,開始投身創業。在創業初期,團隊也遇到過許多困難。劉師兄坦言,“實驗室單次成功即可,但批量生產還需要保證99.9%的穩定性”,那時候,團隊熬通宵測試都是家常便飯。后來,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和技術穩步發展,如今,企業正為打造“全球最大的攪拌摩擦焊機器人裝備基地”而不斷努力。
談到“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劉師兄認為可以總結為兩個關鍵詞,“熱愛”和“精進”。劉師兄和團隊早已把“勞模精神”融入每一次焊接的實踐中,在他看來,熱愛是前提,“首先得從心里愿意干,不是為了‘當勞模’而干活,而是真心熱愛這個事,愿意把它做精做好”。而精進是核心,不追求“表面辛苦”,而是聚焦“把事情做完美”。劉師兄提到,團隊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優化攪拌頭材料”,并且“根據焊接需求選擇立方氮化硼等特殊材料,反復試驗適配性”,將產品和技術做精做優。他說,工匠精神不能只耍嘴上功夫,而是實踐見真章,既要“對技術負責”,“哪怕0.1毫米的誤差也要追根溯源”;又要“對客戶負責”,“不僅賣設備,更幫客戶解決工藝問題”。
對于同學們提出的對于未來生涯規劃的問題,劉師兄鼓勵青年大學生們積極規劃未來,確定奮斗方向。他強調,青年大學生們應當明確目標,聚焦方向。同學們應該“確定終極目標”,“目標不同,準備的重點就不同”。其次也要積累實踐,開放學習。他建議同學們盡早接觸實際項目,通過參與實驗室項目和創業比賽等,了解項目“從理論到落地”的差距。他還強調,知識不應該束之高閣,還應當將所學付諸實踐,“多走出去看一看”,開拓眼界,“才能把握更多機會”。


從創業初期的攻堅克難,到熱愛、精進的工作實踐,劉師兄和團隊早已將“工匠精神”“勞模精神”與“哈工大精神”融入企業發展的點點滴滴。“哪怕0.1毫米的誤差也要追根溯源”的細節把控,“真心熱愛這個事,愿意把它做精做好”的務實堅守,無不體現著“求真務實,崇尚科學的求是精神”的哈工大精神內核。在未來,匠新求索·勞模鑄魂實踐隊隊員們將繼續秉持著哈工大精神,砥礪奮進、勇毅前行,傳承模范榜樣力量,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與哈工大精神,不斷書寫青春奮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