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7月14日至15日,長安大學“民風共話石榴籽·青春星火赴邊疆”社會實踐團隊走出課堂,深入伊寧市喀贊其民俗區和漢人街大巴扎,開展了一場以“探尋民族交融印記,體驗非遺文化魅力”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親身感受了北疆地區多民族文化的多元共生與和諧交融。
在喀贊其濃郁的維吾爾族風情街區,隊員們沉浸式體驗了當地手工藝人的精湛技藝。他們不僅欣賞了色彩斑斕的維吾爾族刺繡、雕刻,更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親手嘗試制作了簡單的手工藝品,感受了一針一線背后的匠心獨運。在漢人街大巴扎,熱鬧的市集、各具特色的民族商品、香氣四溢的地方美食,讓隊員們深刻體會到這座邊疆城市作為商貿與文化樞紐的繁榮活力。
活動期間,團隊成員還有幸欣賞了哈薩克族民間藝人即興表演的音樂和舞蹈,歡快的節奏和熱情的舞姿,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通過這種“零距離”的互動體驗,隊員們對新疆各民族的文化傳統有了更直觀、更深刻的理解。
“書本上讀再多,也不如親身來體驗一次。”一位團隊成員感慨道,“在這里,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各民族文化如何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各自綻放光彩,又和諧共融。這讓我們對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有了更鮮活的認識。”
此次文化探察活動,是大學生們走出象牙塔、深入了解國情的一次生動實踐,有效增強了隊員們維護民族團結、傳承中華文化的自覺性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