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1日至17日,長安大學“民風共話石榴籽·青春星火赴邊疆”暑期實踐隊在指導教師肖雅蕊的帶領下,赴新疆伊犁開展為期7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隊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通過校園宣講、文化體驗、歷史研學等多元形式,深化青年學子對邊疆民族文化的認知,搭建起內地與邊疆的文化交流橋梁。
在可克達拉鎮江高級中學,實踐隊隊長石志疆圍繞民族團結主題開展宣講,結合長安大學學子的奮斗故事,向當地高中生傳遞“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理念,并通過播放校園宣傳片、分享專業特色等方式,激發學生對大學生活的向往。互動環節中,隊員們耐心解答高考志愿填報、專業選擇等問題,為邊疆學子搭建起了解內地高校的“窗口”。
走進伊犁漢人街大巴扎、喀贊其民俗區,實踐隊沉浸式感受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魅力。在六星街“手風琴角”,隊員們與退休教師何立志交流樂器文化,學習手風琴彈奏技巧,并共同唱響《我們新疆好地方》,用音樂打破語言隔閡;在維吾爾族居民家中,隊員們品嘗手抓飯、馕坑肉等特色美食,學習進門脫鞋、洗手等傳統禮儀,通過拉家常深入了解當地群眾的生活現狀與文化傳承,切實體會“各民族親如一家”的和諧氛圍。
此外,實踐隊還前往伊犁林則徐紀念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在林則徐紀念館,隊員們通過文物、史料感悟民族英雄“茍利國家生死以”的愛國精神,理解愛國情懷對邊疆穩定的重要意義;在州博物館,從草原石人、絲路貨幣到“百年發展之路”主題展覽,隊員們系統梳理伊犁地區多民族交融的歷史脈絡,深化對“民族團結是邊疆繁榮基石”的認知。
據了解,本次實踐活動累計覆蓋當地師生、群眾數百人,實踐隊整理照片、視頻素材近百個,撰寫實踐報告與論文多篇。隊員蘇巴提·賽麥提在心得中寫道:“伊犁的美食、美景與熱情的人們,讓我真切感受到多元文化的魅力,也讓我更加明白青年應肩負起維護民族團結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