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學習雷鋒精神,科學實驗趣味橫飛煙臺大學-王碩
7 月 28 日,編譯未來志愿服務團的志愿者們又一次來到和萬家社區,為社區里的小朋友們開展了一場以雷鋒精神為主題,融合了多種趣味內容的課堂活動。
活動開始,志愿者先給小朋友們講述了雷鋒的故事。他們告訴小朋友們,雷鋒叔叔總是樂于助人,看到別人有困難就會主動幫忙,比如幫列車員打掃衛生,幫迷路的小朋友找到家。志愿者還說,雷鋒精神就是要我們在生活中多關心別人,多做有益的事。小朋友們聽得很認真,有的還時不時點點頭,好像在心里默默記下了這些話。

趙玉玲講雷鋒精神
接下來是空氣炮制作環節。志愿者們先給小朋友們介紹了空氣炮的基本原理,說空氣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當它被壓縮后就會產生很大的力量,空氣炮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作出來的。然后,志愿者們把制作空氣炮需要的材料,像塑料瓶、氣球、剪刀、膠帶等分發給每個小朋友。
拿到材料后,小朋友們都躍躍欲試。志愿者一步一步地教大家怎么做,先把塑料瓶的底部剪掉,再把氣球剪開,取氣球的一部分套在塑料瓶剪開的那一端,用膠帶固定好。在制作過程中,有的小朋友剪刀用得不太熟練,志愿者就耐心地幫他們剪;有的小朋友氣球總是套不緊,志愿者就手把手地教他們怎么用膠帶固定。不一會兒,一個個簡易的空氣炮就做好了。
志愿者讓小朋友們試著用自己做的空氣炮去吹遠處的小紙片,看著小紙片被吹得動起來,小朋友們都開心極了,紛紛舉手想再試一次。這個環節不僅讓小朋友們學到了科學知識,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武慧敏講空氣炮實驗
空氣炮制作完成后,就到了成語故事環節。志愿者先給小朋友們講了 “助人為樂” 這個成語,說這個成語的意思就是幫助別人會讓自己感到快樂,就像雷鋒叔叔一樣。接著,志愿者又講了 “拾金不昧” 的故事,說有個小朋友撿到了別人的東西,主動還給了失主,大家都夸獎他。
志愿者還讓小朋友們試著說說自己知道的成語,有的小朋友說 “孔融讓梨”,有的說 “司馬光砸缸”。志愿者就借著這些成語,給小朋友們講解其中的道理,告訴他們要學會謙讓,遇到問題要動腦筋想辦法。小朋友們都聽得很投入,有的還會跟著志愿者一起念成語。

小朋友學成語故事
最后是關于人工智能功能的介紹。志愿者告訴小朋友們,人工智能就是讓機器像人一樣思考和工作。他們用圖片和簡單的視頻給小朋友們展示了人工智能的各種應用,比如智能機器人可以陪人聊天、跳舞,智能音箱可以播放音樂、講故事,還有手機上的人臉識別功能,能認出不同的人。
志愿者還現場演示了智能語音助手,讓它播放一首兒歌,當兒歌響起時,小朋友們都很驚訝。志愿者說,人工智能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了,以后還會有更多更厲害的人工智能產品出現。小朋友們聽了都很興奮,紛紛問志愿者各種關于人工智能的問題,比如人工智能會不會像人一樣吃飯,會不會自己走路。
活動結束的時候,志愿者們問小朋友們今天學到了什么,有的小朋友說學會了做空氣炮,有的說知道了幾個新的成語,還有的說了解了人工智能。志愿者們笑著說,希望小朋友們能把今天學到的東西記在心里,在生活中踐行雷鋒精神,好好學習,將來也能發明更多有用的東西。
小朋友們拿著自己做的空氣炮,開開心心地和志愿者們道別,期待著下一次這樣有趣的活動。這次活動不僅讓小朋友們學到了知識,還讓他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在他們心里種下了向雷鋒叔叔學習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