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學子赴陜踐行銀齡陪伴:以青春微光,暖夕陽韶華
——蘭州大學銀齡陪伴暑期實踐團敬老服務紀實
為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部署要求,切實提升老年群體的幸福感與獲得感,2025年8月17日至27日,蘭州大學赴陜西省銀齡陪伴暑期實踐團跨越千里,進駐陜西某養老中心,開展了為期11天的沉浸式志愿服務活動。實踐團以“情暖夕陽,銀齡守護”為行動綱領,用多元互動搭建情感橋梁,以青春擔當傳承傳統美德,在養老服務一線書寫了當代大學生的責任答卷與化工人的時代風采。
精耕籌備:下好實踐“先手棋”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為確保實踐活動精準落地、高效推進,實踐團在籌備階段便展現出極強的統籌協調能力。團隊先行與養老中心開展多輪溝通,在服務目標、活動形式等核心問題上達成高度共識;隨后由骨干成員帶隊實地勘察,從活動流程的時間節點到老人照料的安全預案,從物資籌備的清單核驗到人員分工的精準匹配,逐一敲定細節、堵塞漏洞,為實踐活動筑牢“安全線”與“保障網”。
8月17日,當實踐團成員踏入養老中心大門,“孝親敬老”“老有所樂”的鮮紅標語即刻映入眼簾,墻面懸掛的“關愛勝似親人”錦旗在陽光映照下格外醒目。這份沉甸甸的認可,讓隊員們深切感受到養老服務的溫度與分量,更堅定了“用真心換真情、以服務踐使命”的志愿信念。
溫情互動:搭建關愛“連心橋”
“陪伴是最好的禮物”,實踐團始終圍繞“豐富老人生活、深化情感聯結”的核心目標,將關懷融入日常、落在細微,而一場精心策劃的“鮮花贈長者”活動,成為傳遞溫情的首個暖心觸點。抵達養老中心次日清晨,隊員們便捧著提前采購的粉玫瑰,滿天星與向日葵走進院區——粉色玫瑰象征感恩,金黃色向日葵寓意暖陽,每束花都用淡雅的棉紙包裹,系著手工編織的粉色絲帶。“王奶奶,這束花送給您,愿您天天像花兒一樣開心!”“李爺爺,向日葵跟著太陽轉,就像我們陪著您~”隊員們俯身在老人耳邊輕聲問候,將花束遞到他們手中。老人們將花束小心翼翼地擺在床頭、窗臺,原本素雅的居室瞬間添了幾分生機,也讓初來乍到的隊員與老人們快速拉近距離。

在日常照料中,身著紅馬甲的志愿者們更是成了最動人的風景:他們或坐在老人身邊,伴著花香傾聽那些藏在歲月里的人生故事;或挽起袖子整理內務,將床鋪鋪得平整如鏡,把窗臺擦得一塵不染。烘干機旁的衣物泛著淡淡的皂香,與院區里清新的草木味、溫和的消毒水味、鮮花的芬芳交織在一起,釀成讓人安心的“幸福味道”。“原來敬老不是一句口號,是送一束花的心意,是擦一扇窗的細心,是把尊嚴藏在每一個細節里。”一位首次參與實踐的隊員深有感觸地說。
文化互動環節更讓溫情持續升溫。實踐團特意準備了顏料、宣紙、毛筆等材料,開啟“彩繪扇面DIY課堂”。看著老人們指尖摩挲空白扇面時眼中的期待,握著毛筆調色創作時的專注,舉起繪有牡丹、山水的成品時的燦爛笑容,現場的每一個人都被這份純粹的快樂感染。“比起精致的扇面,老人們創作時的認真模樣,才是最珍貴的收獲。”實踐團成員在分享日志中寫道。此外,志愿者們還化身“科普宣傳員”,在戶外庭院的長椅旁圍坐宣講,用“大白話”解讀養老詐騙套路,用“順口溜”傳授日常康養技巧,將專業知識轉化為老人聽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智慧。圓滿收官:沉淀成長“真價值”


8月27日,實踐活動在溫馨的氛圍中落下帷幕。清晨的陽光灑滿養老中心的庭院,老人們牽著志愿者的手,護工們站在一旁微笑,所有人擠擠挨挨地聚攏在鏡頭前。隨著相機“咔嚓”一聲,十余天的歡笑、感動與不舍,都定格成了永恒的畫面。
此次實踐中,實踐團以靈活應變的能力應對服務中的各類需求,用多樣化活動為老人的晚年生活注入了青春活力,更讓隊員們在躬身實踐中讀懂了敬老愛老的時代內涵。“這次銀齡陪伴,讓我們真切感受到‘為老服務’的重量,也學會了如何將課堂知識轉化為社會價值。”實踐團負責人在總結時表示。

據悉,蘭州大學此次暑期實踐不僅為養老服務提供了可復制的溫暖范例,更搭建了“校園與社會”的聯通橋梁,推動學子在服務人民、奉獻社會的過程中,繪就了絢爛的青春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