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弘揚紅色精神,南京審計大學“尋訪紅色基地”小隊前往紅色基地開展社會實踐
為了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抗日勝利80周年,挖掘家鄉紅色革命精神,南京審計大學“尋訪紅色基地”小隊前往各自家鄉開展“尋訪紅色基地,學習革命精神”實踐活動。尋找家鄉的紅色基地,挖掘出家鄉的紅色文化故事,既能提升對家鄉的認識,了解家鄉過去的革命歷史,也加深了對家鄉的認同感與自豪感。
上海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
我來到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在展廳中,看到那一件件飽經滄桑的檔案資料、一張張定格歷史的珍貴照片、一個個感人肺腑的動人故事,讓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力量。這百年來,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的英勇犧牲與中國共產黨的不懈奮斗,才讓中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才有了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參觀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我被那些革命先烈的事跡深深打動。他們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前赴后繼,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這種紅色精神,是中國共產黨能夠不斷前進的動力源泉。同時,我也深切體會到了我的家鄉上海蘊含著深厚的革命精神,加深了我對家鄉的紅色底蘊的了解,也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沉重的使命感,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團員,我將繼承和發揚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青年,我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為之努力奮斗,要積極為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發揮青年人的澎湃生機,爭做時代弄潮兒,努力共同建設祖國的美好未來。
雨花臺烈士陵園
我站在雨花臺烈士陵園的蒼松翠柏間,莊重與崇敬在心中油然而生。拾級而上,烈士就義群雕的堅毅目光穿越時空,仿佛訴說著那段血與火的歲月。他們之中有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即使手帶鐐銬眼神依舊堅定,為了心中的理想從容赴死。在這里,我讀懂了 “信仰” 二字的千鈞重量。無數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生命,他們用熱血澆灌理想,用犧牲詮釋忠誠。陵園內的無聲松柏,是他們精神的化身,靜默卻充滿力量。
藍天白云下,紀念碑巍峨聳立,烈士掙破枷鎖,舉起雙手號召我們繼續斗爭。我深知,今日的安寧生活來之不易。先烈們未竟的事業,正由我們接續奮斗。這份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將永遠激勵我們心懷家國,砥礪前行,我也意識到傳承紅色精神不應止于感動,更要將這份信仰融入學習與生活,在專業領域深耕、在社會服務中奉獻,用實際行動續寫新時代的“革命故事”。 離開前,我又回望這片承載熱血與英魂的土地。細雨悄然飄落,似是天地對烈士的緬懷。那些曾在黑暗中奔走吶喊的身影,那些刑場上仍高唱信仰的聲音,從未遠去。
如今,我們在新時代接力,科技攻關的日夜、扶貧助困的腳步、守護家國的堅守,都是對雨花臺精神的回應。先輩以熱血鋪就來路,我們當以實干拓寬征途,讓紅色信仰,在代代傳承中,綻放更璀璨的光 。
二七紀念塔
借由社會實踐的機會,我踏上了參觀二七紀念塔的路程,站在二七紀念塔下仰視這座白綠色的建筑時,我忽然意識到教科書上的"二七大罷工"不再是抽象的名詞。
旋轉樓梯內側的投影標語、墻上展示的當年抗爭的工人的名稱、展示在展廳里的抗爭歷史——這些細節讓1923年的抗爭突然變得具體。在這樣的環境中,我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工人們堅定的腳步聲和激昂的口號聲。投影標語的動態效果,使得標語仿佛在歷史的長河中跳躍,生動地傳達了當年的斗爭精神。工人們的名字被賦予了新的意義,他們不再是冰冷的記錄,而是活生生的歷史見證者。而那些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被精心布置在展廳中,它們無聲地訴說著過去的抗爭故事,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從中感受到歷史的溫度和深度。
最觸動我的是四樓共生展區里的展覽,里面展示了鄭州二七紀念塔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從最初的工人抗爭象征,到后來的城市地標,再到如今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紀念場所,每一步變遷都仿佛在訴說著這座城市的故事。展區中,通過多媒體和照片展示相結合的方式,使我仿佛穿越了時空,親眼見證了二七紀念塔在不同歷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它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鄭州人民不屈不撓、勇于抗爭精神的象征,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離塔時回望,發現現代玻璃幕墻大廈的倒影正好疊在紀念塔上,這種時空交錯感突然讓我明白:所謂歷史從不是遙遠的過去,而是此刻我們站立的地基。
經過了此次社會實踐,我們都深刻了解到了自己家鄉紅色基地中的革命精神,加深了家鄉自豪感,也更加明白了當今幸福和平的來之不易,這激勵著我們學習革命精神,在生活中也要時刻遵循并運用,在未來努力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力量。
社會實踐活動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