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關注當地遺產保護現狀,7月10日,蘭州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賡續長征精神傳承紅色文化”實踐團隊到達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鎮進行參觀學習,在參觀尋訪紅色足跡的過程中實踐隊員們更深切的感受到了革命的艱苦卓絕以及革命先輩的偉大奉獻,在為這片歷史悠久的紅土地上深深動容的同時,實踐團隊成員們更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
1935年9月,中央紅軍長征途經哈達鋪,在郵政代辦所泛黃的《大公報》上,發現陜北紅軍根據地的關鍵情報。毛澤東當即在關帝廟召開團以上干部會議,作出“到陜北去”的戰略決策,這一被黨史學界譽為“關鍵性僅次于遵義會議”的轉向,讓瀕臨絕境的革命火種重燃希望。

實踐團隊參觀關帝廟 崔瑤 攝
哈達鋪游擊隊司令部舊址,是革命火種在這片土地上點燃的重要見證。站在舊址前,那古樸的建筑仿佛在默默訴說著當年的故事。1935年至1936年,紅軍長征先后兩次經過哈達鋪,在這里開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動,其中就包括組建游擊隊。這些游擊隊在紅軍的領導下,成為了打擊反動勢力、發動群眾的重要力量。他們積極宣傳革命思想,組織群眾開展斗爭,為紅軍的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后來建立隴南革命根據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踐團隊參觀哈達鋪會議舊址 王耀許 攝
紅軍建立35個村級蘇維埃政權,頒布《回民地區守則》規范民族政策,3000多名當地青年扛起鋼槍追隨革命。如今,這條被譽為“長征第一街”的1200米明清古街,仍完整保留著毛澤東居住的“義和昌”藥鋪、決策地關帝廟等382處歷史建筑,與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哈達鋪紅軍長征紀念館共同構筑起活態革命記憶庫。
在本次實踐過程中,讓隊員們深深感受到了當地紅色文化的偉大和歷史文化的深厚,繼承和學習革命英烈不畏艱難,勇于獻身的革命精神,革命英烈的前赴后繼,不怕犧牲的進取精神,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心;同時,通過實地調研,隊員們也了解到當地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實際情況,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出自己的貢獻。

實踐隊員參觀哈達鋪紀念館 趙海珂、胡鑫龍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