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積極響應國家對水利事業與生態保護的號召,引導青年學子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福州工商學院財經學院青嶼安瀾實踐隊(暨“河小禹”暑期社會實踐隊)于2025年8月21日奔赴漳州市龍海區,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水利主題實踐活動。此次活動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參觀學習等形式,讓隊員們全方位、多角度了解水利工作,深刻感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以青春力量助力水利事業發展。
(一)座談交流,共探龍海水利發展上午9時,實踐隊抵達龍海區水利局及河長辦,與相關領導、業務骨干座談。水利局負責人以數據和案例,介紹龍海區水資源管理、河湖治理、水利工程建設情況,重點解讀“河長制”成效:多部門協同管控讓水環境質量提升、群眾護河意識增強,生態補水與污染防治穩步推進,為區域生態奠基。
隊員圍繞水利工程與區域經濟協同、群眾參與護河途徑、水資源調度優化等提問。針對“平衡水利工程生態保護與效益”的問題,工作人員以西溪水閘除險加固工程為例,說明工程在提防洪標準時,同步規劃生態魚道、景觀蓄水設施,實現功能與生態雙贏。
(二)精神洗禮,傳承龍江水利精神隨后,實踐隊赴龍江精神展示館。館內上世紀60年代堵江截流的歷史照片、水利工具、抗洪衣物等,再現抗旱救災歲月;“1963年西溪堵江抗旱示意圖”,展現龍海人民“淹千畝田,灌十萬畝”的抉擇。聽著講解,隊員仿佛親歷物資匱乏年代,龍海人民眾志成城、人力扛建材、戰旱情保糧食生產的場景,深刻領會“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龍江精神。
離開展示館,實踐隊到龍江頌景區觀看《龍江頌》片段。劇中龍江人民舍個人、保集體的情節,讓隊員對龍江精神有了更直觀理解,堅定了水利實踐中勇擔使命、奉獻青春的決心。
(三)實地考察,感受現代水利魅力下午,實踐隊隨水利局、河長辦赴西溪水閘考察。作為閩西南水資源配置工程關鍵部分,該水閘承擔農田灌溉、防洪減災、流域生態保護等任務。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隊員沿庫區步道了解水位監測、水量調度:水庫通過科學生態調度控下泄流量,保障水生生物生存;汛期前騰庫迎洪,降低洪水風險,讓隊員認識到水庫是生態平衡“調節器”。
當前西溪水閘處于除險加固二期建設,技術負責人介紹,舊水閘運行50余年存閘門老化、防洪不足等隱患,新建水閘將孔洞從99個減至27個以降控制難度,還兼顧生態景觀蓄水,實現防洪、擋潮、灌溉、生態、供水“五位一體”效益。

水閘旁新建的398米“仿生態魚道”備受關注。過去水閘阻斷魚類洄游,如今魚道模擬自然水流,設5級緩坡休憩區,配自動補水與24小時水下監測,隊員現場看到小魚洄游,切實感受現代水利對生態的重視。魚道建成后,洄游魚類回歸、濕地擴大、水質改善,還帶動“龍江歲月”景區發展,實現水利、生態、文旅協同共贏。
(四)青春擔當,助力水利事業發展一天實踐讓隊員收獲頗豐。隊長表示:“此次實踐讓我們走出校園學水利知識,深知其對國計民生與生態的重要性。我們會梳理成果寫報告為龍海水利建言,回校后宣傳節水護水理念,號召更多青年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福州工商學院財經學院長期以“河小禹”等實踐品牌,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與實踐能力。此次龍海之行,是學院推動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助力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引導青年學子投身社會服務,在實踐中練本領、在奉獻中踐初心,為民族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通訊員沈熠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