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紅途啟智,“鐘鼓”傳薪三下鄉社會志愿服務隊正式開啟了在社區的服務活動,隊員們與這里的小朋友們共度了一段充滿歡聲笑語的時光,從陌生到熟悉,每一個瞬間都值得珍藏。
正值七七事變88周年紀念日,在這個莊重的日子里,紅途啟智,“鐘鼓”傳薪志愿服務隊開展七七事變愛國主義教育,讓孩子們在歷史的回望中,深刻銘記1937年7月7日那個改變民族命運的時刻,知曉日本侵略者蓄意制造事端、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卑劣行徑,理解中國軍民奮起抵抗背后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通過這樣的教育,引導孩子們懂得和平的珍貴,明白“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從而在心中種下愛國的種子,傳承不畏強敵、團結抗爭的民族精神,讓他們從小就明白個人與國家的緊密聯系,樹立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的信念。
而其背景,正是七七事變作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承載著太多悲壯與不屈——它打破了局部抗戰的格局,讓四萬萬同胞凝聚起“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斗志,是中華民族從苦難走向覺醒的重要標志,在這樣的歷史坐標下開展教育,能讓孩子們在時代的對比中,更清晰地看到今日和平的來之不易。
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充滿童真又令人動容,他們提出的問題則充滿好奇與關切:“老師,那個失蹤的日本士兵真的丟了嗎?還是他們騙人的?”“打仗的時候,小朋友們怎么辦呀?他們會害怕嗎?”“現在盧溝橋還能看到子彈打中的痕跡嗎?”還有孩子小聲問:“我們現在這么厲害,他們還敢來嗎?”課堂上,孩子們的眼神從最初的好奇逐漸變得嚴肅,看到戰士犧牲的畫面時,有的孩子悄悄攥緊了拳頭,有的眼角泛起了淚光。討論時,他們爭先恐后地舉手,用稚嫩的語言表達著自己的感受:“那些士兵好勇敢,我長大也要保護中國!”
這次愛國主義教育課,孩子們不僅記住了“七七事變”這個名字,更在心中刻下了那段抗爭的歷史。他們明白了和平不是一開始就擁有的,是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愛國不再是書本上的詞語,而是能感受到的沉甸甸的責任。很多孩子課后自發畫了“守護盧溝橋”的圖畫,稚嫩的筆觸里滿是對英雄的敬意。接下來,紅途啟智,“鐘鼓”傳薪服務隊還會把這樣的教育延續下去,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慢慢生根發芽。
(文稿:蘭坤炫 李云川 通訊員:李臘 供稿圖:廖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