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校企深融·就業啟航實踐隊”暑期社會實踐赴中國船舶七一一研究所(上海)開展實踐調研活動。實踐隊由來自能動學院等多專業學生組成,聚焦軍民融合型企業發展現狀與就業導向。
國之重工
圖1-七一一研究所遠望
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一研究所創建于1963年,隸屬于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級船用柴油機研發機構,是實力雄厚的國家級艦船動力研發基地,具有強大的研發實力和齊全的專業配置,擁有柴油機、熱氣機及其動力裝置等戰略業務,其核心技術與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并具有國際影響,已發展成為集研發、生產、服務、工程承包為一體的企業集團,服務于機械、石化、能源、交通運輸等20多個行業和領域,覆蓋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到達院所
圖2-隊員合影
2025年7月28日,由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8名同學組成的“校企深融·就業啟航實踐隊”到達位于上海的中國船舶集團第七一一研究所,開啟了本次暑期軍工行業發展成就觀察調研活動。
安全培訓
圖3-安全培訓現場
安全永遠在第一位,在總的實踐活動開展之前,圍繞施工現場安全、涉密信息防護及惡劣天氣應對三大主題展開安全培訓活動,系統講解了操作規范、突發情況應急處理流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案例分析與現場互動,參訓成員進一步增強了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此次培訓有效提升了團隊在復雜環境下的安全防范與應急處置能力,為后續實踐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院所歷程 中國船舶集團七一一研究所自1963年創立以來,歷經關鍵發展階段:初期(1963-1984)專注于船舶動力裝備的自主研制;改革開放時期(1985-2003)探索軍民協同發展新路;聚焦期(2004-2014)確立核心動力主業并形成動力系統、電氣自動化、能源裝備、環保工程四大戰略產業,實現業務多元化和初步國際化;新時期(2015至今)則以提質增效為核心,開啟全面高質量發展征程,持續深化全球布局,鞏固行業領先地位。
能裝部門
圖5-欒總講解能裝部產品
能裝部以熱能與環保技術為核心,通過兩大業務單元(熱能工程部、螺桿機械工程部)開展節能裝備研發、工程總承包及技術服務。重點覆蓋石化行業,提供火炬系統、余熱鍋爐、燃燒器等高端產品,并推動煤氣化爐等新技術產業化。依托ISO認證技術與專利成果,為全球工業客戶提供高效可靠的節能環保解決方案。
來自于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的優秀校友、七一一所能源與裝備事業部的欒輝寶博士為大家致辭,首先對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然后對能源裝備事業部的業務進行了詳細介紹,使同學們對所內的這一板塊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環裝部門
圖6-環裝部產品概覽
環裝部以“排放控制+能源升級”為核心,依托自主技術實現船舶脫硫(EGC)、脫硝(SCR)系統的全球化批量交付,奠定國際一流設備商地位;同時前瞻布局LNG/甲醇供氣、碳捕捉(CCS)、甲烷治理(ICER/MOC)等未來技術,通過持續創新推動船舶綠色低碳轉型,目標成為全球船舶環保解決方案的引領者。
來自于西安交通大學能動學院的優秀校友、七一一所環保裝備事業部的張嚴同志以及其他來自母校的負責人,為大家致辭,與同學們進行了互動和交流,針對同學們在就擇業、工作以及生活方面給同學們進行了答疑,同學們感到十分親切與受益。
動裝部門
圖7-車間參觀
動裝部以船舶動力系統集成為核心,深度融合 傳動、減振、排放控制等關鍵技術,主導高端特種船舶動力總包項目;同步布局混合動力、直流電網等綠色技術,推動船舶動力低碳轉型。通過“研發-集成-服務”全鏈條能力,覆蓋軍工、科考、工程船舶等多場景需求,奠定國內船舶動力系統集成領導者地位。
張春軍、高俊峰、劉凱等動裝部負責人向同學們分享了寶貴的經驗,勉勵同學們要有家國情懷,系統觀念與奮斗品格,分享在嚴專家回答同學們的問題后結束,同學們都受益匪淺。
行程總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實地了解并結合所學,同學們對對中國航海發展的歷程有了更清晰全面的了解,當前船舶工業處于 “綠色突圍”與“地緣博弈”關鍵期:一方面需依托政策紅利(設備更新補貼、碳達峰專項)加速新能源技術產業化;另一方面需以軍民融合打破“卡脖子”封鎖(如高端芯片、智能航行系統)。
中國航海發展之艱難不易更激勵我們成為國之重器和大國工匠,對國防科技人才而言,“軍工硬實力+民用軟技能” 成為核心競爭力:軍工背景人才提煉可遷移能力,民用技術精英補足軍標體系認知,雙向奔赴方能支撐海洋強國戰略落地。
編輯| 校企深融-就業啟航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