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感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斗爭歷程,傳承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時期所表現出的堅定信仰和不屈精神。海洋學院“
童心續華章”基層服務實踐團開展為期7天的愛國主義教育暑假社會實踐活動。(通訊員:董會、莊媛、李蕓、許瀟然)
教室中,“樂讀善思 勤學好問” 的標語下,實踐團隊成員開啟 “紅色經典故事” 講堂。屏幕上,飄揚的紅旗與莊嚴的華表柱,將孩子們的目光牽入歷史深處。從 “半條棉被” 的溫暖,到 “飛奪瀘定橋” 的英勇,志愿者用生動講述,為孩子們推開紅色文化的大門,讓 “愛國” 不再是課本里的抽象詞匯,而是化作一個個可觸可感的英雄故事,在課堂里悄然播撒下傳承的種子。

實踐團成員開展“紅色講堂” 李蕓供圖
“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孩子們以畫筆為媒,繪出對紅色信仰的理解。一幅幅作品鋪滿展示墻:稚嫩筆觸勾勒的五星紅旗,在藍天白云下迎風招展;簡筆繪就的英雄群像,圍繞紅旗訴說著守護與熱愛。每一筆色彩、每一個圖案,都是孩子們對紅色精神的直觀表達,讓 “崇敬” 二字,在畫紙上開出爛漫的花。
孩子的作品 薛琬瑩供圖
黑板旁的榮譽證書見證成長,四位小女孩手持親手繪制的黨旗、隊旗,成為紅色符號的 “小小傳承人”。她們認真舉著作品,眼神里透著對圖案意義的深刻理解 —— 黨旗的鐮刀錘頭、隊旗的星星火炬,不再只是符號,而是化作心底對信仰的向往。這一場 “巧手創作”,讓紅色基因以具象化的方式,在孩子們手中傳遞、扎根。

孩子高舉自己的作品 李蕓供圖
校園外的文明宣傳陣地,實踐成員化身 “紅色宣講員”。指著 “學黨史 悟思想”“講文明 樹新風” 等標識,結合紅色故事與文明實踐,向過往同學闡釋傳承與踐行的意義。從黨史學習到文明共建,宣講把 “紅色傳承” 與 “時代使命” 緊密相連,讓紅色精神走出校園,融入城市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
實踐團成員宣講紅色知識 李蕓供圖
藍天為幕,國旗飄揚。兩位志愿者佇立國旗桿下,凝視著鮮紅的旗幟在風中舒展。陽光灑在國旗上,也照亮他們的臉龐。這一刻,國旗不僅是國家的象征,更是紅色傳承的精神圖騰,讓 “家國情懷” 從心底的種子,成長為仰望時的堅定信念,指引青春前行方向。

實踐團成員凝視飄揚的五星紅旗 薛琬瑩供圖
校園小徑旁,“傳承紅色基因” 的鮮紅大字在綠植間醒目矗立。實踐成員駐足凝望,歷史與現實在此刻交織。這簡短的標語,是先輩的囑托,更是當代少年的使命。通過探尋校園紅色標識,孩子們觸摸到傳承的溫度,明白紅色基因需要代代接力,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實踐團成員凝望標語 李蕓供圖
“英烈魂” 石碑前,青山翠柏環繞,實踐成員莊嚴敬禮。石碑上的姓名,是英烈們不朽的豐碑;眼前的敬禮,是少年對先輩的崇高敬意。從課堂聆聽,到碑前追思,七天實踐在此刻升華 —— 紅色傳承,不僅是故事與符號的傳遞,更是精神與信仰的接續,讓英烈精神在新時代少年心中永續傳承。

實踐團成員向“英魂碑敬禮” 許瀟然供圖
從課堂聆聽的專注,到畫紙、巧手上的創作;從校園陣地的宣講,到國旗桿下的仰望;從紅色標語的尋跡,到英烈碑前的致敬,七天紅色實踐,是一場童心與紅色基因的深度對話。當紅色種子在孩子們心底扎根、發芽,這份傳承的力量,終將化作成長路上最鮮亮的底色,照亮他們以青春之姿續寫紅色華章的征程,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