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訊(通訊員郭曉語杜蘭朵)為建設“雪山下的公園城市,煙火里的幸福成都”,成都老舊社區改造成為提升居民生活質量、完善城市功能的關鍵任務。四川農業大學風景園林“院壩青回”社會實踐團隊本次社會實踐調研聚焦成都地區,選取未改造的永陵社區和已改造的特色社區玉林社區,旨在深入了解兩類社區現狀以及人群需求,為項目后續改造舉措開展提供參考。
發掘現有問題,總結居民意見 永陵社區位于成都市金牛區西安路街道,有居民院落72個,常住人口16650余人,是典型的老城鎮社區。社區內老舊院落占比較大,約有59個。本次調研中,社會實踐團隊深入社區內部,走訪居民,總結出四個主要社區問題。
從建筑現存在外觀而言,立面掉漆現象普遍,嚴重影響社區美觀。老舊小區環境惡劣,地面不平,坑坑洼洼,使居民出行不便。部分居民反映水管漏水問題,尤其在暴雨后,問題加劇,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且雨棚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壞。

圖1 建筑立面掉漆(供圖/杜蘭朵)
而更讓居民關心的,是社區內安全隱患問題,包括且不限于電纜電線暴露于墻面外,非機動車停放處充電線松散懸掛,以及社區內路面不平整,給老年居民日常出行帶來擔憂。

圖2 非機動車停放處充電線松散懸掛(供圖/杜蘭朵)
行政層面上,社區年限長也導致街道管理問題,居民有一定反饋街道辦在社區改造推進過程中存在空心組織、不作為的情況,未能有效解決社區存在的諸多問題。同時,團隊成員也注意到前置社區改造不徹底的問題:雖部分社區立面進行了美化,但仍有大量區域未得到改造,整體改造進度緩慢且不充分。

圖3 改造不徹底(供圖/杜蘭朵)
在采訪過程中,居民對于社區改造表達了強烈且具體的意愿。在基礎設施方面,住在社區二十年的李阿姨迫切希望解決水管生銹漏水問題;對于立面掉漆、雨棚破壞問題,居民期待進行統一翻新,讓建筑外觀整潔美觀。針對路面不平,多數居民要求盡快平整硬化路面,增設防滑設施,保障老年群體和兒童出行安全。在社區管理上,居民呼吁街道辦切實履行職責,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及時回應居民訴求,推動改造工作全面、徹底開展。此外,居民還希望能規劃出更多公共活動空間,如增設小型休閑廣場、健身設施等,豐富日常生活。

圖4 采訪社區居民(供圖/杜蘭朵)
優秀更新范例,城市文化名片 “走到玉林路的盡頭,坐在小酒館的門口……”在耳熟能詳的民謠《成都》中所提及的玉林社區位于成都市武侯區玉林街道,地處城市中軸線,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濃厚的商業氛圍,其成功的街道更新為玉林改造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與人群體驗。
統一美觀的建筑、整潔有序的街道以及濃厚的文化氛圍,讓玉林社區成為成都城市形象的一張亮麗名片,展現了成都宜居、有活力的城市風貌,增強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譽度。
在調研的過程中,社會實踐團隊認為玉林的街道改造優秀成果集中在文化氣質、街道功能、道路交通三個方面。

圖5 街道風貌(供圖/杜蘭朵)
置身于玉林街道中,游客能感知到街道反映了特色突出與影響深遠在地文化。憑借獨特的文化氛圍和豐富的文化活動,玉林社區不僅成為本地居民的精神家園,還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前來體驗,成為傳播成都特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提升了區域文化影響力。此外,玉林文化印記鮮明,載體豐富多樣。街道建筑風格統一且美觀,樹池、墻面、公交站、配電箱圍欄等均圍繞玉林文化主題進行設計,相互呼應,營造出獨特的文化氛圍。

圖6 街道風貌(供圖/杜蘭朵)
在街道功能方面,玉林煙火氣十足,成為居民休閑娛樂和外來游客打卡的熱門地點。街區內美食眾多,還有聞名的小酒館,吸引大量市民前來步行游玩,居民普遍表示生活在這樣的街區幸福感很高。

圖7 人車分行(供圖/杜蘭朵)
而道路交通優化上,改造后對道路交通進行了合理規劃,設置了清晰的交通標識,合理劃分商鋪外擺、人行道、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實現人車分行,減少了交通擁堵現象和交通安全隱患。
在本次調研后,小組成員通過開會總結的方式,一致認為永陵社區作為未改造老舊社區,存在諸多問題,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居民對改造的需求十分迫切。而玉林社區通過成功改造,在文化特色塑造、街道功能提升、道路交通優化、文化影響擴大及城市形象提升等方面成效顯著,為其他社區改造提供了優秀范例。在老舊社區改造過程中,可借鑒玉林社區的成功經驗,注重文化元素的融入,提升社區的文化品位,同時完善社區功能設施,優化道路交通,打造宜居宜業的社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