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盛典,黨旗高揚。在七一建黨節這個特殊的日子,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本草先鋒”赴杭州愛國主義教育實踐團專訪了章榮根、章恒本兩位老戰士,實踐團成員靜靜聆聽老戰士口中的抗美援朝故事,在崢嶸歲月的回溯中重現歷史細節,于字里行間重拾紅色記憶。與此同時,實踐團成員在杭州市富陽區富春街道陽陂湖社區開展了一場以“銘記烽火歲月,賡續愛國主義精神”為主題的七一特別宣講活動。30余名小學生參與此次活動。
一、烽火照初心:勛章里的歲月密碼
在七一建黨節這天,實踐團有幸走進老戰士家中,聆聽那些藏在歲月褶皺里的故事。
章榮根老戰士講述的保家衛國故事里,藏著太多湮沒在歲月塵埃中卻從未褪色的英雄身影。寧波慈溪的戰場上,張時萬帶領戰士雷霆出擊,十分鐘內奮勇殲滅四十余名日軍,用速度與果敢書寫戰場傳奇;大魚山島的海風中,七十名勇士面對五百名日軍的瘋狂圍攻毫無懼色,以血肉之軀硬撼強敵,激戰中殲滅三百余名日軍,最終六十余人壯烈犧牲,剩余戰士寧死不降,毅然跳海明志,讓忠魂與海島共存;長津湖的冰雪間,楊根思抱著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用生命詮釋“人在陣地在”的誓言——零下四十度的極寒里,志愿軍戰士們身著單薄棉衣,嚼著凍硬的土豆充饑,卻始終如鋼釘般釘在陣地上,讓沖鋒的號角在風雪中從未斷絕。還有無數如他們一般的英雄,或許未曾在史冊中留下姓名,或許連一張清晰的照片都未曾留存,但他們用熱血與生命將“家國”二字深深鐫刻進山河大地,讓每一寸土地都銘記著忠誠與擔當。這些穿越烽火的故事,正是英雄們用生命寫就的精神史詩,讓我們在歲月流轉中依然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與信仰的力量。
章恒本老戰士胸前的胸章和榮譽灼灼生輝。1949年參軍的他,從解放浙江到奔赴西南,再毅然決然踏上抗美援朝戰場,步履始終堅定向前。“上甘嶺的坑道里,我們用小鐵鍋煮草充饑,心中卻堅信一定要把陣地守住。”即使條件艱苦,他與戰友們心中的信念之火也從未熄滅。

這些穿越烽火的故事,恰是獻給七一建黨節的赤誠禮物。老戰士們用生命踐行的忠誠與堅守,正是共產黨人初心使命的生動注腳。當他們的講述與黨旗的鮮紅交相輝映,我們更懂得:今天的盛世安穩,是無數先烈用熱血澆筑的基石;而賡續這份精神血脈,便是對建黨初心最堅定的回應,對英雄歲月最深情的告慰。

二、星火向未來:童聲里的信仰接力
活動伊始,實踐團成員丁婭琳通過知識問答的形式,為在場的小學生們介紹了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和重要意義。通過一次次搶答環節,仿佛將現場帶回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烽火歲月。學生們在緊張又刺激的搶答環節中,仿佛觸摸到了歷史的溫度,更加真切地體會到當年志愿軍戰士在槍林彈雨中書寫的崢嶸與艱辛。小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向志愿軍戰士們學習,向英雄學習,克服一切困難,為祖國、人民幸福做出貢獻。

葉玉獻老戰士帶著滿身勛章與滾燙記憶,將深藏心底的肺腑之言化作宣講臺上的赤誠分享,讓紅色基因在生動互動中生根發芽、代代相傳。兩首高昂的戰歌從他口中迸發,生動地唱出了戰爭的艱苦卓絕與戰士們必勝的決心。臺下的小學生們認真聆聽,稚嫩的臉龐上寫滿對英雄的崇敬,更藏著著紅色基因薪火永續的希望。

七一建黨之際,為讓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踐行愛國主義精神,實踐團成員將紅色傳承融入手工制作,以拓印扇為獨特載體,帶領小學生們重溫歷史、致敬先輩。活動中,小學生們循著“選扇面、夾模板、印圖案、看成果”等步驟有序操作,一幅幅生動的拓印扇完美呈現。這些作品在七一這個特殊節點,成為紅色教育的鮮活注腳。我們以手工為橋,讓歷史不再遙遠,讓精神照進現實。
拓印結束后,小學生們迫不及待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充滿了對祖國的赤誠熱愛。小學生們紛紛表示這次手工活動意義非凡,他們定會銘記歷史,將烽火精神代代相傳。最后小學生們與葉玉獻老兵同臺合影,用鏡頭定格下這意義深遠的瞬間。

三、從烽火到星火:初心與信仰的接力實踐總結
最好的傳承,是讓歷史照亮未來;最深的告慰,是讓精神永續薪火。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本草先鋒”實踐團已經連續三年開展以“銘記紅色歷史,傳承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社會實踐,今年,實踐團借“七一”契機,通過“老兵口述+紅色宣講+本草抗戰史”相結合的方式,繼續構建“老戰士-青年學子-少年兒童”的精神傳承鏈條。飄揚的黨旗時刻指引實踐團的方向,實踐團期望通過深入交流,更借助媒體傳播與社會合力,讓愛國主義精神永續流傳,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