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18日,廣東海洋大學全力“漁”赴突擊隊在鐘賽意教授、蔡靜俏副教授的指導下,攜帶以魚副產物為原料制成的富肽功能飼料和食品,奔赴吳川市博鋪街道開展“百千萬工程”活動。突擊隊以羅非魚精深加工及副產物高值化利用為核心,兼顧羅非魚優化養殖指導,通過座談共商、實地調研、技術推廣等舉措,為當地漁業產業升級注入高校智慧,為“百千萬工程”與鄉村振興提供加工領域的專業支撐。
強強結對,謀劃產業發展大計
全力“漁”赴突擊隊的全體成員均來自廣東海洋大學海洋食品功能因子與營養健康團隊,該團隊依托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廣東省水產品加工與安全重點實驗室,由該?茖W技術部副部長鐘賽意指導。該團隊致力于魚副產物的梯度利用,即根據魚副產物的性質、成分和價值,采用不同的加工技術和工藝,將其轉化為多種高附加值的產品,如即食食品、生物活性物質、富肽功能飼料等,從而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博鋪街道依托其三江匯聚的天然稟賦,深耕淡水養殖產業。其主打養殖的羅非魚不僅成為吳川市“預制菜”核心原料,更成為當地建設“烤魚之都”的重要支撐,以特色農業賦能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破解羅非魚產業發展瓶頸,開辟“養殖+加工”的融合發展新路,博鋪街道自2024年起與廣東海洋大學全力“漁”赴突擊隊實現校地攜手,推廣羅非魚副產物的加工和綜合利用,至今已達第2年。
座談謀篇,共繪校地合作藍圖
活動首日,博鋪街道辦事處內暖意融融。博鋪街道團工委書記麥日銳熱情迎接突擊隊,詳細介紹了街道概況。麥日銳指出,作為漁業重鎮,博鋪街道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悠久的羅非魚養殖歷史,但近年來面臨著養殖技術更新緩慢、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亟待突破瓶頸,實現產業升級。
突擊隊負責人龐宇韜隨后發言,闡述了全力“漁”赴突擊隊的組成背景、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的目標與計劃。龐宇韜表示,突擊隊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以魚副產物為切入點,將技術融入到養殖與深加工中去,通過走訪調研、技術講座及產品推廣,全方位幫扶博鋪街道羅非魚產業,助力當地漁業高質量發展,為“百千萬工程”添磚加瓦。

圖1 見面交流會合照
田間問計,深探養殖一線困局
交流會后,突擊隊成員迅速行動,深入博鋪街道各羅非魚養殖場。他們穿梭于魚塘邊、養殖場內,實地查看養殖環境,與養殖戶促膝長談。從魚苗投放密度的精準把控,到飼料選擇與投喂量的科學計算;從水質日常監測與調控,到疾病預防與治療的科學方法,突擊隊成員詳細詢問養殖戶在日常養殖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同時,突擊隊成員也了解到:近來羅非魚養殖市場低迷,成魚收購價格不理想;本地羅非魚產業以養殖為主,缺乏精深加工技術;養殖戶及當地群眾對副產物價值認知不足,多將魚鰾、魚骨等丟棄。通過深入走訪,突擊隊成員收集到大量一手資料,精準掌握了養殖戶們在實際生產中面臨的困境,為后續開展針對性技術指導與服務筑牢基礎。訪談結束后,突擊隊成員向養殖戶贈送了以副產物制成的富肽功能飼料以供試用,直觀展示副產物加工利用的可行性。

圖2 突擊隊成員實地查看養殖環境
技術傳經,點亮產業升級之光
為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突擊隊舉辦了羅非魚副產物利用講座。突擊隊成員劉浩在講座中指出當前羅非魚副產物資源浪費嚴重,提及羅非魚副產物的巨大潛在價值,傳授魚副產物的分類利用方法,如提取生物活性物質、制作富肽功能飼料、生產海洋阿膠食品等,并提供產品進行試用、試吃,為養殖戶打開了除傳統養殖外的增收思路。

圖3 突擊隊成員劉浩講解羅非魚副產物利用技術
此外,突擊隊舉辦了羅非魚優化養殖技術講座。突擊隊成員楊濠瑋結合調研中收集的問題,講解科學投喂的時間節點與分量把控,分享魚病預防的關鍵時期與應對方案,并介紹自主研發的富肽功能飼料,推廣富肽功能飼料的配套養殖技術。

圖4 突擊隊成員楊濠瑋介紹羅非魚優化養殖方法
同時,突擊隊成員向觀眾發放精心編寫的羅非魚養殖手冊。養殖手冊圖文并茂、內容詳實,將先進技術與本地實踐相結合,覆蓋羅非魚養殖的各方面疑難點,讓觀眾在翻頁間便能找到解決難題的鑰匙。
總結蓄力,共赴長遠發展之約
活動尾聲的總結會上,博鋪街道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駱偉雄、團工委書記麥日銳與突擊隊成員齊聚一堂,復盤成果,共話未來。街道領導對突擊隊的專業幫扶給予高度認可,認為此次合作不僅解了養殖戶的燃眉之急,更指明了產業升級的方向。
雙方約定,將以此次活動為起點,持續深化校地聯動,讓高校的科研優勢與地方的產業基礎深度融合。未來,雙方將加強對魚副產物的利用,共同推動博鋪羅非魚產業突破“重養殖、輕加工”的局限,進而從“好”向“優”、從“優”向“強”邁進,讓這條“魚”真正成為帶動鄉村振興的“致富魚”。

圖5 總結會合照
此次校地攜手,既是高校服務地方的責任擔當,也是“百千萬工程”中產學研融合的生動實踐。廣東海洋大學全力“漁”赴突擊隊以專業智慧為筆,以實地行動為墨,在博鋪街道的漁鄉大地上,書寫下助力產業振興的鮮活篇章。
供稿:楊濠瑋、潘旭思、龐宇韜、林錦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