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商貿學院“鏈動安康·商貿筑夢”實踐團走進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香山村,開展了一場意義非凡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這片充滿生機與挑戰的土地上,實踐團成員們用專業知識與青春熱情,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大山深處的挑戰與機遇 香山村,一個藏在秦巴山脈深處的小村莊,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山地廣袤,牧草豐茂,是黃牛養殖的天然寶地。然而,這里也面臨著諸多發展瓶頸。交通不便、信息閉塞,使得優質的黃牛肉難以走出大山,養殖戶們的收入受到極大限制。此外,年輕勞動力外流、養殖技術更新緩慢以及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也讓養殖戶們倍感壓力。
在香山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協助下,實踐團深入走訪了當地的黃牛養殖戶。養殖戶劉場長向實踐團成員們介紹,盡管多年來一直堅守在養殖一線,但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銷路。他感嘆道:“我們的牛肉品質很好,但就是賣不上價。”實踐團成員們結合自身專業所學,為劉場長提出了品牌推廣、電商銷售等創新思路,并通過現場錄制視頻素材、進行直播宣傳等方式,為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打開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
二、鏡頭下的鄉村振興:新媒體的橋梁作用 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新媒體的強大影響力。他們利用直播和短視頻平臺,向外界展示了黃牛養殖的真實場景,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雖然沒有直接帶貨,但他們的鏡頭讓更多人了解到了香山村的黃牛養殖故事,感受到了鄉村振興戰略下最真實的圖景。
通過這次實踐活動,實踐團成員們意識到,新媒體不僅是傳播信息的工具,更是連接大山與外界的橋梁。它讓大山里的故事不再被埋沒,讓鄉村振興的希望不再遙遠。他們相信,只要用好新媒體的力量,就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三、高校與鄉村的攜手:長效合作的開啟 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雖然面臨著諸多挑戰,但也孕育著無限的希望。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師生們,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一次次走進香山村,開展技術服務與幫扶活動。
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增長了見識,更讓他們看到了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他們意識到,鄉村振興需要高校與地方的緊密合作,需要持續的技術支持與智力支持。未來,學校將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為香山村的發展提供持續的動力。
在夕陽的余暉中,師生們與劉場長依依惜別,約定明年再次相聚。這次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簡單的走訪調研,更是一次校地共建的生動實踐,開啟了鄉村振興的長效合作新篇章。
四、青春的力量:在鄉村振興中綻放 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讓實踐團成員們收獲頗豐。他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共鳴與傳承。他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感受生活,通過實際行動為新時代青年服務“三農”事業樹立了生動的榜樣。
實踐團成員們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他們肩負著鄉村振興的歷史使命。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到鄉村振興,投身到鄉村振興事業中來。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改變,更是精神上的升華,是青年力量在廣袤田野間的綻放與傳承。
在香山村的這段經歷,將成為實踐團成員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回憶。他們將繼續秉持這份熱情與信念,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青春在廣袤的田野間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