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7日,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商學院“數字賦能茉莉香”實踐團師生共赴廣西橫州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本次實踐以“直播電商助農×AI技術賦能×茉莉產業升級”為主題,深入茉莉產業一線,探索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創新模式。
走進田間地頭,探秘茉莉產業鏈
團隊成員通過沉浸式實踐,全方位認知茉莉花產業生態體系,溯源茉莉花種植、加工、銷售全流程,深度解析茉莉花產業鏈。
在中華茉莉園,同學們戴上竹笠,體驗“三伏天”采花的艱辛。“茉莉花要在含苞待放時采摘,且必須人工一朵朵摘。”花農李大姐示范的采摘手法,讓同學們屢屢碰壁,半小時的實踐,多數人采的花量不及花農五分鐘的成果。通過勞作,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一斤茉莉千滴汗"的艱辛。

圖1 茉莉田間研學:親歷采摘感知產業 “汗” 脈
在莉妃電商產業園,同學們見證了茉莉盆栽的“科技變身”。通過與廣西農科院合作,培育出了寶珠茉莉、筆尖茉莉等多種新型品種。在直播基地里,同學們學習"視覺特寫+嗅覺描述+文化故事"創意直播話術。在麻掌柜茉莉科技園,同學們沉浸式學習茉莉盆栽種植,體驗茉莉花盆栽打包。

圖2 茉莉電商研學:親歷科技見證盆栽新 “植” 機
實踐團特別追蹤了“茉莉花+9大產業”的集群效應。在香香花園衍生品車間,茉莉精油、香皂、文創等產品琳瑯滿目;在廣西順來茶葉公司、香茹怡茉加工車間,傳統窨制工藝與現代生產線完美融合。這種“一朵花帶動一條鏈”的模式,讓團隊成員深受啟發。

圖3 茉莉產業研學:探訪集群見證 “一花” 帶 “鏈” 機
政校聯動,共探育人新路徑
實踐團赴橫州市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開展調研學習。在工作人員引導下,團隊成員深入了解電商運營模式及特色農產品銷售策略,并通過“電商+產業”融合模式座談,與當地電商負責人深入交流。會上,橫州市電商辦分享了茉莉花通過直播帶貨、品牌包裝等“出圈”經驗,為同學們揭開了電商助力農業升級的實踐密碼。此次調研中,團隊同步推進“政-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建設,雙方圍繞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等合作方向展開深入探討。院方計劃與橫州市相關部門共建“電子商務人才實踐基地”,通過開設“電商助農”課程、組織輪崗實訓等方式,將學生實踐成果直接轉化為服務地方經濟的創新方案。

圖4 政校協同研學:深耕電商共育茉莉新 “望” 機
AI助農,科技興花
實踐團隊走進茉莉花交易市場,調研茉莉花收購價格,了解茉莉花交易流程,團隊成員還通過開設直播,展示收購商驗花過程,特寫鏡頭捕捉花農指尖翻飛的稱重動作,宣傳橫州茉莉花。同時,團隊還引入生成式AI工具幫扶農戶,演示如何用AI生成個性化話術腳本。花農張大姐在學員協助下,僅用10分鐘便產出融合方言特色的直播文案。這種“技術賦能+文化適配”的模式獲得當地花農高度認可。

圖5 AI 助農實踐:直播交易激活茉莉新 “技” 機
在橫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元素更令師生驚嘆。AI相機自動識別花苞成熟度,土壤檢測儀實時傳輸數據至云平臺,智能模型精準推送水肥方案。最引人注目的是智能溫室大棚——通過光照、溫濕度精準調控,首次實現茉莉花冬季盛放,填補了鮮花市場的季節性空白。

圖6 茉莉科技研學:探秘園區見證鮮花新 “智” 機
青春書寫答卷,茉莉香里探振興
五天的實踐之旅,足跡遍布茉莉花田、智能大棚、電商基地與龍頭企業,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助農實策。此次實踐培育了學生知農、愛農情懷,隊員們深刻領悟到:鄉村振興既需要衛星遙感的大視野,也離不開對一朵茉莉的微觀體察。青年學子在服務三農的實踐中,既要做先進技術的“翻譯官”,更要當鄉土文化的“守藝人”,讓科技成為有溫度的共同富裕推進器。未來,商學院將持續推動 “實驗室鏈接田野”,讓更多青年力量點燃振興星火。(作者:馮義珊 陳茜 )

圖7 實踐團師生在橫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