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并為紅色景點的更好發展提出建議,7月10日至16日,華中農業大學信息學院赴武漢暑期社會實踐團一行七人前往武漢革命歷史舊址群,開展“追尋紅色足跡感悟革命精神”主題教育活動,在歷史的回響中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和精神洗禮。
歷史印記中感悟崢嶸歲月 團隊到達位于武昌都府堤的毛澤東同志舊居。在這座簡樸的小院里,大家凝視著復原的生活場景與珍貴史料,深切感受到毛澤東同志在武漢領導革命斗爭時的艱苦樸素與堅定信念。毗鄰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曾是大革命時期培養農運骨干的搖籃,其莊重的教室和學員宿舍,無聲訴說著黨早期發動農民、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偉大實踐。在此邀請到了信息學院副教授丁鹿偉老師與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江麗老師為我們講解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的故事并為我們答疑解惑。然后抵達中共五大會址紀念館參觀學習。
實踐團隊指導老師江麗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為成員講解

實踐團隊指導老師江麗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為成員講解

實踐團隊指導老師丁鹿偉在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為成員講解
隨后,團隊走進辛亥革命博物館。氣勢恢宏的展覽全景式展現了武昌首義的壯烈畫卷與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的偉大功勛,使大家深刻認識到這場革命對近代中國歷史進程的深遠影響,以及武漢作為“首義之城”的榮光。
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與中共中央機關舊址,那些定格在1927年風云激蕩歲月的照片、文件與陳設,讓大家仿佛置身于決定中國革命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八七會議“槍桿子里出政權”的著名論斷在此誕生,展現了中國共產黨在危急關頭力挽狂瀾、獨立探索革命新路的勇氣與智慧。中共中央機關舊址則見證了黨在武漢領導全國革命的緊張歲月。
實踐團隊成員在八七會議會址紀念館體驗數字化設備
八路軍武漢辦事處舊址與漢口新四軍軍部舊址,則把大家帶入了全民族抗戰的烽火年代。在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董必武等同志運籌帷幄、團結各界共御外侮的身影歷歷在目;新四軍軍部舊址則展現了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奔赴華中抗日前線的歷史篇章。兩處舊址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危亡時刻的中流砥柱作用。
為了精準把握游客在紅色景點的參觀體驗與感受,項目團隊精心設計了《武漢紅色景點認知與參觀體驗調查問卷》。這份問卷從多個維度出發,涵蓋景點的展陳內容、講解服務、環境衛生、交通便利性、互動體驗等各個方面,力求全面了解游客的期望與實際感受之間的差距,以及他們在參觀過程中最關注的要素與不滿意的環節。同時,團隊成員認真觀察與記錄游客在各個展陳區域的停留時間、觀賞重點,和互動體驗中的參與度與反應。
實踐團隊成員在紅巷調研
汲取力量砥礪前行 參觀行程緊湊而充實。大家沿著歷史的脈絡,從推翻帝制的民主革命,到大革命洪流與武裝斗爭初期的探索,再到全民族抗戰的統一戰線實踐,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艱辛歷程有了更為立體和清晰的認識。舊址內斑駁的磚墻、泛黃的電文、簡樸的用具,無不閃耀著革命先輩們堅定的理想信念、無畏的犧牲精神和深厚的為民情懷。
活動結束后,大家紛紛表示,此次身臨其境的“紅色之旅”震撼心靈,深受教育。要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光榮傳統與寶貴精神財富,將其轉化為立足本職、擔當作為的強大動力,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和務實的作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此次主題教育活動,不僅是一次對光輝歷史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凝聚思想共識、激發奮斗熱情的生動實踐,激勵著全體參與者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