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背景與目的
(一)實踐背景
我們選擇去福建平潭,主要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平潭這幾年旅游發展得挺好,“藍眼淚”特別有名,還有“大陸距離臺灣最近的地方”這個打卡點,很吸引人。二是平潭離我們學校不遠,組織大規模調研活動比較方便,來回也不麻煩。
平潭被稱為“海峽第一島”,自然資源豐富,文化傳統悠久,還有著重要的革命歷史價值。它是離臺灣最近的地方,有很多惠臺政策,在促進兩岸關系方面有不少經驗,習近平總書記還曾到這里調研過。不過,平潭的這些文化還沒有被廣泛傳播,所以我們想跟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腳步,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個特別的年份,很適合搞傳承革命傳統、緬懷革命先烈的活動。所以,我們福建技術師范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就開展了“覽平潭紅韻綠景,悟千年文脈傳承”實踐活動。我們想通過這次活動傳承紅色基因,踐行二十大精神,貫徹新時代思想。同時,實地看看紅色遺跡,調研一下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情況,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既能幫助平潭宣傳,也能鍛煉我們自己的實踐能力。

(二)實踐目的和意義
本次實踐恰好處于抗戰勝利80周年這個關鍵時間點,其開展實踐活動有著推進紅色基因傳承的目的,要將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徹好落實好,實踐隊根據平潭的紅色歷史、生態資源以及文化底蘊,打算在多個方面開展工作,首先是探尋紅色蹤跡,深入挖掘革命歷史,并且結合“四史”教育來弘揚革命精神。其次是考察生態保護取得的成果,總結綠色發展的相關經驗,是推動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相互融合,讓青年在實踐過程中切實體會到思想蘊含的強大力量,對實踐者來說,此次活動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
二、實踐內容與過程
(一)前期準備(5月18日—6月23日)
為保證實踐活動可順利開展,團隊針對多方面內容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
在物料準備方面,完成了實踐隊橫幅的制作工作,采購了暈車藥、創可貼以及防暑用品等一系列應急藥品,配備了調研記錄本、簽字筆等相關工具,設計了調查問卷,其中囊括選擇和開放題型,內容主要圍繞紅色文化認知以及生態保護評價展開,制作了宣傳手冊,手冊中包含紅色景點介紹、生態知識以及行程安排,為活動開展提供物質支持。
人員分工方面,根據專業特長把招募的隊員分成了調研組、拍攝組、宣傳組和后勤組。建立了微信群方便及時溝通,制作了包含聯系方式和緊急聯系人的通訊錄。明確了后期推文撰寫、視頻剪輯、成果匯報等工作的具體分工。做到“每個人都有職責,每件事都有人落實”。

(二)實踐過程(2025年7月3日—7月4日)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當中,團隊主要是圍繞著理論學習、調研走訪、文化體驗、環保行動以及成果整理這幾個方面來展開相關工作的。
在第一天上午的時候我們抵達了平潭猴研島,這個地方景色十分美麗而且有著到處可看到的環保標識,前來游玩的游客們也都秩序良好,我們針對游客展開了采訪工作,同時還分發了問卷以及宣傳手冊,游客們都非常配合我們以便完成相關工作。
理論學習在整個實踐進程中始終貫穿,我們組織開展了研讀會,隊員們認真深入地研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習近平在福建》等相關著作,結合平潭當地的實際狀況情形,去體會總書記針對地方發展所進行的戰略思考,著重重點學習《平潭革命史》等方面資料,以此了解當地革命歷程當中的關鍵事件以及人物。系統全面地掌握平潭的生態保護政策,理解風力發電項目所有的環保價值以及“藍眼淚”現象背后的科學原理,最終為實地調研奠定下理論基礎。

此次調研活動運用了“問卷 + 實地”這樣的形式,于猴研島景區入口處以及北部生態廊道觀景臺等地,我們進行了問卷的分發工作,借助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這種辦法,去收集游客針對紅色旅游以及生態保護所抱持的看法,在猴研島“68海里”地標之處,同游客交流關于兩岸關系的見解并且加以記錄。在大坪村主題黨日館,聆聽講解員詳盡講述平潭的革命歷程以及發展過程,舉辦了“覽平潭紅韻綠景,悟千年文脈傳承”主題宣講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與大學生在一起”讀書匯活動,在曾煥乾故居,對當地老人展開采訪,記錄烈士的生平事跡以及革命故事,在國彩村紅色文化館,與村干部、村民進行座談,探討紅色資源幫助鄉村的具體途徑。
文化與生態體驗正持續展開,隊員們身處猴研島“同心石”前,切實感受大陸和臺灣之間的地理距離,思索兩岸關系今后的發展走向,于大坪村,隊員們親身領會“脫貧攻堅”所取得的成果,在北部生態廊道玻璃棧道,隊員們仔細考察風力發電機組,由此領悟環境保護的意義,在殼丘頭遺址博物館,隊員們憑借史前的石器、陶器等各類文物,去探尋先民所蘊含的智慧。在國彩村紅色文化館,隊員們借助歷史圖片以及實物展品,全面系統地學習當地在革命時期所做出的貢獻,真切感受紅色文化在當代所呈現出的生命力。
三、實踐成果與收獲
(一)實踐成果
這兩天實踐,團隊有這么些成果。
數據資料這塊,收上來不少有效問卷,里面有不同年齡、不同地方游客對紅色旅游的滿意度、對生態保護的了解,還有他們聊兩岸關系的記錄,這些都是第一手資料,能給后面分析用。
宣傳方面,線上線下一起做,讓更多人知道了平潭的歷史和文化。
階段性成果也有了點眉目,團隊初步搭了個調研報告的架子,里面有數據統計、訪談摘要和圖片資料,能給后面研究打底子。還攢了些《紅色平潭記憶》成果集的素材,把紅色歷史、地質特點和生態保護合到一起,能看出平潭的多方面價值。
(二)實踐收獲
團隊協作能力有了較為十分突出的提升,在拍攝照片時,由于需要手持相機,沒辦法很好地兼顧拍攝以及保管橫幅這兩項工作,于是我主動請求隊友幫我收好橫幅,最終兩人配合較為高效地完成了拍攝任務,在制作推文的過程當中,針對新聞稿的細節我和林靜涵進行了反復確認,還向吳欣焓請教了排版技巧,并且與其他隊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一旦有問題便及時進行溝通。由此深刻體會到“獨行快,眾行遠”這一道理,團隊所有的力量遠遠大于個體力量的簡單相加,唯有彼此相互支持、密切配合,才可高效地完成各項任務。

四、反思與展望
(一)反思
實際做的時候,有幾個地方不太到位。
一是搞問卷調查的時候,有些游客忙著趕路,不愿意幫忙填,最后收上來的數量比預想的少,而且各個年齡段的人也不均勻,這樣數據就沒那么準了。以后說話得簡單點,別啰嗦,可能游客就愿意配合了。
二是拍照片的時候,光線沒弄好,有的太亮有的太暗,特寫也拍得少。之后得多練練拍照,提前想好從哪兒拍。
三是團隊里溝通不及時。比如第二天行程改了,沒告訴到所有人,導致有些環節接不上。以后得弄個群,重要的事在群里發公告,保證每個人都能看到,別落下誰。
(二)展望
以后我們團隊打算把這次實踐做得更扎實些。先把調研報告弄得更細,多分析分析數據,給平潭的紅色旅游開發、保護環境、鄉村振興啥的,實實在在出點主意。然后我多拍點活動照片,再和大家一起做些宣傳小視頻、推文,多發幾個平臺,讓更多人知道平潭的故事。
就我個人而言,也需要將此次所學到的內容加以運用,我應當認真練習推文寫作以及拍照技能,以便在未來于媒體領域可取得更為出色的表現,在團隊中所學到的協作經驗,同樣可以應用于班級以及社團之中,促使大家的工作進展更加順暢。
平日里我也會較為關注紅色文化以及環保相關事宜,憑借我做推文、拍攝照片所積累的經驗,多多傳播一些正能量,如同向曾煥乾等先烈學習那般,認真學好本領,多做實事,將紅色精神以及環保理念融入到生活之中,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成為一個有擔當、肯努力奮進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