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百千萬工程”落地落實,廣州城市理工學院“薪火相傳”實踐團于7月14日繼續走進花都區羅仙村,開展暑期“三下鄉”系列公益課堂;顒赢斎,圍繞“德智體美勞”五育融合發展理念,團隊同步組織了折紙、剪紙與羽毛球三類趣味課堂,在實踐體驗中助力兒童全面發展。
清晨的校園充滿朝氣,實踐團成員在操場上帶領孩子們進行羽毛球課前熱身。從拉伸關節到動態準備,孩子們在輕松氛圍中積極投入,快速進入運動狀態,為課程展開打下良好基礎。

羽毛球課前,實踐團成員組織孩子進行熱身運動(葛雪語 攝)
羽毛球課堂上,實踐團成員采取分組教學與互動結合的方式,教授基本揮拍、發球及接球技巧。通過分站練習與合作競賽,孩子們逐步建立運動節奏感,并在一次次嘗試與配合中,增強了自信與協作意識,課堂氣氛既專注又活躍。
剪紙課程則融入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課堂伊始,實踐團成員組織孩子們觀看經典剪紙視頻,引導大家了解圖案寓意與剪紙技藝。隨后現場演示操作要點,分步指導孩子們進行實踐操作。從“對折折疊”到“轉角剪裁”,孩子們逐漸掌握剪紙的基本方法,一幅幅圖案清晰、寓意吉祥的紅紙作品在孩子們手中誕生。

剪紙課堂上,實踐團成員帶領孩子觀看視頻教學并現場講解(葛雪語 攝)
在另一間教室內,折紙課堂同步展開。實踐團成員結合播放步驟演示與一對一指導,引導孩子們專注于紙張折疊技巧。隨著課程推進,各色彩紙在孩子們手中被折成蝴蝶、星星、小青蛙等立體造型。孩子們在完成作品的過程中體會到耐心與創造帶來的成就感,課堂氛圍輕松溫馨。

實踐團成員指導孩子們進行折紙創作(葛雪語 攝)
課堂尾聲,孩子們自發舉起自己的剪紙和折紙成果,向老師與伙伴們展示創作成果。一張張洋溢笑容的面龐,展現出孩子們對手工藝術的濃厚興趣,也反映出課程的扎實成效。

孩子們展示自己親手完成的剪紙作品(葛雪語 攝)
本次課程形式多樣、內容緊湊、互動性強,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能力與審美意識,更引導他們在趣味活動中學習合作、傳承技藝,是一次集文化、藝術與體育于一體的素拓體驗。實踐團成員以親切自然的方式陪伴、引導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中傳遞愛與溫度。
實踐團表示,將持續結合羅仙村兒童成長需求,持續推進系列課程,力求在有限時間中實現更大價值,推動優質教育資源不斷向基層延伸,以青春行動助力鄉村教育與文化振興。
文字 | 鐘思宇
圖片 | 葛雪語
指導老師 | 劉坤釗 蘭婷
編輯 | 李詩琦
初審 | 王姝嫻
復審 | 董嘉慧
終審 | 劉坤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