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用好調查之法,以更好完成實踐課題。2025年7月12日下午,“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第三期)學員在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面?zhèn)鹘y(tǒng)教育基地綜合樓一號報告廳聆聽“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講座,此次講座主講人為宋留清教授。
(圖|宋留清教授授課)
回溯:從毛澤東調查研究實踐中悟真理 講座伊始,宋留清聚焦毛澤東同志的調查研究實踐,著重對尋烏調查進行講解。作為毛澤東一生中耗時最長的調查,尋烏調查意義深遠。在艱苦的革命環(huán)境中,毛澤東深入尋烏縣,從經濟社會狀況到群眾生活百態(tài),全方位調研。正是基于扎實的調查,才精準回答了“革命走什么路”“怎么分配土地”“沒收誰的土地財產”等關鍵問題,為革命道路的探索筑牢根基。
宋留清詳細闡釋,尋烏調查不僅得出系列關乎革命方向的重要結論,更總結出科學的調查研究方法與思想路線。從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調研,到深入群眾、獲取一手資料的實踐,生動展現了調查研究“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此外,宋老師還延伸講述毛澤東其他調查研究故事,如《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背后的深入走訪,讓同學們深刻理解:調查研究是了解群眾真實需求、錨定革命正確方向的關鍵密碼,是我們黨的優(yōu)良統(tǒng)與制勝寶。
(圖|學員們潛心學習)
觀照:新時代傳承調查研究的實踐指引 “歷史照亮未來,思想指引征程”。講座中,宋留清將視野拓展至新時代,解讀習近平總書記的調查研究故事,闡明“新時代仍要用好調查研究”的深刻內涵。無論是基層走訪問需于民,還是聚焦發(fā)展難題開展調研,習近平總書記身體力行,為全黨樹立榜樣,彰顯調查研究在把握時代脈搏、解決現實問題中的重要價值。
宋留清指出,大學生用好調查研究,要善于從校園、社區(qū)等場景中發(fā)現問題來選定課題;設計方案時需明確目標,備好問卷、訪談提綱等工具;開展調查要做好內外協(xié)調以獲取真實資料;研究階段則需認真審核、統(tǒng)計分析,讓資料與觀點統(tǒng)一,從而通過調查研究把學問做深、把實踐做實。同時再次強調,深入基層、貼近群眾,在調研中增見識、長才干,將青春力量融入時代發(fā)展大局。
共鳴:紅色實踐中激活青春擔當 講座現場,宋留清展示毛澤東調查研究真實資料,從泛黃的調研手稿到珍貴的歷史影像,也介紹了自己在井岡山附近鄉(xiāng)村進行調研的故事,讓同學們直觀感受“深入、務實、求真”的調研精神。學員們認真聆聽,紛紛表示深受啟發(fā),如湖南科技大學學員楊佳瑤表示:“通過講座,真正理解調查研究的力量。作為新時代大學生,要傳承這份紅色基因,用好調查研究方法,在社會實踐中傾聽民聲、服務社會”。湖南交通工程學院學員潘譚苗感慨到:“我們大學生不應僅僅是被動的接收者,更應成為主動探尋的實踐者,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需要用到體察實情,解剖麻雀的方法,多提出問題并制定好調研方案。”
(圖|學員發(fā)表感想)
湖南科技大學團隊帶隊老師張翼在講座結束后表示:“本次講座作為‘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生動一課,以調查研究為紐帶串聯(lián)革命歷史與時代使命,為青年學生錨定了實踐方向。未來,參與實踐的大學生將帶著對調研精神的深刻領悟,在服務社會中踐行調查研究方法,讓這一傳家寶在青春實踐中煥發(fā)時代光彩。”
文:張曉剛 武婉玲
圖:萬馨 李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