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城市理工學院“薪火相傳”實踐團于7月13日繼續進行暑假公益授課活動,在前期活動經驗的基礎上,實踐團今日精心設計了兼具活力、創意與傳統文化深度的課程內容,開設了跳繩基礎、手勢舞以及非遺螺鈿工藝三門特色課程,再次點燃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活動現場氣氛熱烈。
上午的跳繩基礎課程瞬間點燃了活動中心的活力。實踐團成員們從最基礎的搖繩姿勢、起跳節奏教起,循序漸進地指導孩子們掌握單搖、雙搖等技巧。通過分組練習和趣味計時賽,孩子們不僅鍛煉了身體協調性和耐力,更在歡聲笑語中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和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實踐團隊員指導孩子們進行跳繩練習 (葛雪語 攝)
緊隨其后的流行手勢舞課堂,成為孩子們展現自我、表達情感的舞臺。在實踐團成員的帶領下,孩子們學習時下流行的音樂配合的手勢動作。從分解動作到連貫演繹,孩子們全神貫注,用指尖的律動感受音樂的節奏與情感,課堂充滿了輕松愉快的氛圍和青春的律動感。

實踐團隊員帶領孩子們學習手勢舞 (葛雪語 攝)
今日活動的亮點聚焦于非遺螺鈿工藝課堂。為讓孩子們領略傳統工藝的獨特魅力,實踐團特別拿出工具讓同學們動手實踐操作。在老師細致講解和示范下,孩子們認識了螺鈿材料,學習了鑲嵌、粘貼等基礎技法。面對色彩斑斕的貝殼薄片,孩子們屏息凝神,小心翼翼地在底板上創作自己的圖案。當一件件閃爍著珠光寶氣的螺鈿小作品在孩子們手中誕生時,傳統工藝的精湛與華美在童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記,實現了非遺技藝的生動傳播。

孩子們在老師指導下體驗非遺螺鈿制作 (葛雪語 攝)
今日課程持續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熱烈歡迎。孩子們在跳躍的繩影中釋放活力,在靈動的指尖上感受韻律,在精巧的螺鈿鑲嵌中觸摸傳統,收獲滿滿的知識與快樂。實踐團成員的耐心指導和特色課程設置再次贏得了社區的高度認可,為暑期公益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實踐團始終將安全與規范放在首位。老師在活動前再次強調了看護細節和課堂管理要求,確保活動有序進行。實踐團成員表示:“看到孩子們從生疏地擺弄跳繩到流暢跳躍,從笨拙地模仿手勢到自信舞動,從好奇到專注地完成螺鈿作品,每一步成長都讓我們倍感欣慰和動力十足。”
文字 | 劉紫陽
圖片 | 葛雪語
指導老師 | 劉坤釗 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