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團隊魯甸問計:和美鄉村建設,農民主角戲怎么唱?​
黨的二十大提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明確農民作為建設主體的核心地位。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堅持農民唱主角”,為和美鄉村發展指明方向。云南省昭通市作為全國脫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其8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的發展實踐具有重要研究價值。8月13日至14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本科生寧雪帆、鄧嘉怡、鐘恩浩、李柯宇、索詩涵組成的人文學院赴云南省昭通市實踐隊深入昭通市魯甸縣小寨鎮小寨村,通過實地調研探尋農民主體性提升的有效路徑。
調研隊首先來到了小寨村,與駐村工作隊張老師展開深入交流,詳細了解了村集體經濟運營與農民參與情況。據張老師介紹,小寨村集體經濟以15畝左右葡萄種植、20畝左右櫻桃種植及場地租賃為主要支撐。其中,場地年租金約10萬元,整體年平均收入超20萬元。但櫻桃因近兩年才種植,至今未產生較多收益;葡萄年銷售收入雖達十三四萬元,卻面臨“運輸困境”,“葡萄特別難運輸,找順豐人家都不寄,我們自己試寄的幾單,包裝和運費比果子還貴。”張老師坦言。今年,在鎮黨委政府支持下,小寨村聯合周邊三村出資,委托第三方工廠釀造櫻桃酒,雖暫未出成果,卻已邁出農產品深加工探索的關鍵一步。
銷售渠道上,葡萄主要依賴周邊市場與消費幫扶單位采購,電商渠道僅依托832平臺(全國832個貧困縣農產品銷售平臺)售賣花椒,但銷量有限。農民參與方面,集體經濟收益主要用于村內公共事務,村民參與葡萄種植務工日均收入80-120元,年用工支出約五六萬元,主要用工對象優先以脫貧戶等困難群眾為主,很好地將集體經濟的收入反饋給了農民,農民參與積極性較高。
人居環境整治方面,今年將啟動污水處理項目,廁所革命等工作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體狀況得到較大提升。村衛生院建設良好,為幫助“8.03魯甸地震”受災地區重建家園和解決基層衛生事業發展,愛心人士李志剛和溫州市鹿城區慈善總會分別捐贈善款10萬元,援建小寨村博愛衛生室,改善鄉村的醫療衛生條件。
接著,實踐隊走進小寨村葡萄種植基地實地展開調研。該基地為露天種植,品種以夏黑葡萄為主,因地處山區、地塊分散,從疏果、拉穗到采摘全程依賴人工,農忙時村民常從清晨勞作至傍晚。在調研中隊員發現,基地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經營,每畝向村民支付1000元租金,既盤活了土地資源,又為村民帶來穩定收入。
為掌握農民真實訴求,調研隊員深入村民家中分發問卷。調研發現,村里常住人口以老人與兒童為主,年輕勞動力多外出務工,僅花椒采摘季有部分人返鄉幫忙。通過多天深入的訪談,調研隊員認識到:農民主體性提升需從“參與、能力、利益”三方面發力。
作為西農學子,調研隊將以此次調研為基礎,結合小寨村實際,梳理農民參與鄉村建設的堵點與破局思路。未來,將持續扎根基層,把調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方案,以“解民生之多艱”的擔當,為西南地區和美鄉村建設中農民主體性提升貢獻青春力量,讓農民真正成為鄉村發展的決策者、參與者和受益者。
三下鄉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