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0 日至 27 日,西南醫科大學“紅蘊銀齡,醫路護憶”實踐團隊赴瀘州市開展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七天時間里,團隊成員循著 “健康科普 — 紅色研學 — 基層調研” 的路徑,將阿爾茨海默癥防治知識送到社區老人身邊,在革命舊址中感悟初心使命,于基層衛生院探尋醫者擔當,詮釋新時代醫學生的責任與情懷
8 月 20 日,實踐團隊首站抵達瀘州市春江酒城佳苑社區。針對社區老年人口占比高、阿爾茨海默癥認知不足的現狀,團隊開展了主題為 “守護記憶,關愛銀齡” 的科普活動。活動現場,醫學生們通過動畫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生動講解阿爾茨海默癥的早期信號與預防措施,糾正 “老糊涂是正常衰老” 的認知誤區。在 “記憶卡牌測試” 互動區,老人們興致勃勃地參與數字配對、圖像記憶等游戲。團隊還為參與活動的老人建立簡易健康檔案,記錄記憶狀態與基礎體征,為后續社區健康服務提供參考。
8 月 22 日,團隊轉場龍西苑社區,將健康服務延伸至慢性病綜合管理領域。在小區廣場設置的服務點前,醫學生們通過展板講解、手冊發放等方式,系統介紹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與認知障礙的關聯機制,重點強調 “控糖降壓護記憶” 的健康理念。針對居民提出的用藥疑問,團隊成員結合專業知識耐心解答,并現場演示家庭血壓測量的規范操作。社區居民王阿姨拿著標注詳細的健康手冊說:“不光知道了怎么防老年癡呆,連平時吃降壓藥的講究都弄明白了,真是太實用了。” 此次活動共發放科普資料 300 余份,服務居民 200 余人次,得到社區居委會的高度認可。
紅色精神是滋養初心的養分。8 月 24 日,團隊來到敘永烈士陵園,在蒼松翠柏間開啟紅色研學之旅。講解員深情講述了紅軍長征過敘永時 “一碗米湯救傷員” 的軍民魚水情,以及川南游擊隊在極端艱苦條件下堅持斗爭的英雄事跡。當被問及 “何為敘永精神” 時,講解員鄭重說道:“是面對危難時的挺身而出,是堅守信念時的矢志不渝,更是融入血脈的家國擔當。” 團隊成員在烈士紀念碑前重溫醫學生誓言,將紅色精神與醫者使命緊密相連,不少同學表示,要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在未來的從醫道路上堅守初心、勇擔重任。

8 月 26 日,實踐團隊走進石廂子雞鳴三省會議陳列館。在 “雞鳴三省” 會議舊址,通過珍貴的歷史照片、實物展品和場景復原,成員們詳細了解了這次會議在黨和紅軍歷史上的重要意義。“在革命最危急的時刻,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指引著先輩們走出困境。” 團隊負責人感慨道。這種不畏艱難、迎難而上的精神,讓醫學生們深受觸動,也為他們今后面對醫學學習和實踐中的挑戰注入了精神動力。
實踐活動的最后一站,團隊來到石廂子彝族鄉衛生院。在與基層醫生的座談中,大家了解到彝族鄉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歷程,以及鄉村醫生 “背著藥箱走山路” 的堅守故事。團隊成員還分組探望了當地患病老人,為他們測量血壓、講解用藥知識,并送上精心準備的健康包。85 歲的彝族老人沙馬阿支拉著同學的手,用不太流利的漢語反復說著 “謝謝”。這次基層之行,讓醫學生們深刻體會到鄉村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性,也更加堅定了他們服務基層、守護群眾健康的決心。
為期七天的三下鄉實踐活動,“紅蘊銀齡,醫路護憶” 團隊將醫學專業服務與紅色教育深度融合,既為基層群眾送去了健康關懷,也讓團隊成員在實踐中錘煉了本領、堅定了信念。大家紛紛表示,將把此次實踐中的所學所感轉化為學習動力,努力成長為一名有溫度、有擔當的醫務工作者,用實際行動踐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的錚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