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7日至8月1日,在指導老師高潔、白致遠的帶領下,蘇州大學創業人社區“智啟未來”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陸續走進蘇州工業園區蓮韻社區、月墅社區和星濤社區,開展了25期涵蓋科學探究、文化傳承、藝術創作等多元領域的暑期課程,全面覆蓋180人次社區兒童。實踐團隊以趣味互動、動手實踐的方式,為社區兒童帶來沉浸式知識體驗,在盛夏時光里播撒科學種子與文化自信。
蓮韻社區:電學實驗探奧秘,拼貼詩意繪童心 7月18日,蓮韻社區活動中心開展“奔跑的小人”電學科普活動。“為什么蘋果能讓燈泡亮起來?”面對孩子們的提問,實踐團成員拿出導線、電池和新鮮蘋果演示水果導電實驗,電流通過蘋果點亮小燈泡時,引發孩子們陣陣驚嘆。活動中,成員通過動畫短片展示日常電器工作原理,用“水流類比電流”解釋電學概念;紅綠燈制作環節,孩子們分組合作連接電路。
五天后,蓮韻社區的拼貼詩創作課上,實踐團成員以“夏日詩會”開場,結合詩歌朗誦與夏日生活視頻營造季節情境。隨后,孩子們用“蟬鳴”“西瓜”“星空”等詞語剪裁拼貼,創作出“西瓜把陽光咬成一瓣一瓣”“螢火蟲提著燈籠在草叢里巡邏”等充滿童趣的詩句。成員為每個孩子準備“詩歌成長手冊”,鼓勵記錄日常靈感。
月墅社區:敦煌美學潤童心,凈水實驗傳環保 月墅社區的文化課堂上,敦煌藻井紋樣吸引孩子們駐足觀察。7月21日“西域風華探秘”活動中,實踐團成員通過高清影像展示敦煌莫高窟藻井壁畫,細致講解蓮花紋樣的層次感與飛天造型的靈動美,并用激光筆勾勒圖案輪廓,引導孩子們模仿繪畫。新疆手鼓設計環節,孩子們借鑒藻井對稱美學,在鼓面繪制民族花紋,手持作品隨節奏輕拍。
同一社區的科學實驗室里,“凈水大挑戰”活動開展。實踐團成員將渾濁水樣倒入孩子們自制的凈水器,讓清澈水流從裝置底部滲出。活動中,孩子們先通過觀察對比臟水與凈水的顏色、氣味差異,了解野外水源污染類型;再分組合作,在塑料瓶中分層填充鵝卵石、細沙、活性炭和紗布搭建過濾系統。針對“活性炭為何去味”的疑問,成員以“活性炭像海綿吸附雜質”類比解答。活動尾聲,孩子們設計的“關緊水龍頭,滴水不遺漏”等節水標語被貼在社區公告欄。
星濤社區:光影流轉識日晷,古今對話探時空 星濤社區的日晷制作課上,光影間藏著古人的計時智慧。7月22日,25名暑托班孩子圍坐觀察實踐團成員用地球儀和手電筒演示“太陽東升西落”原理,“原來不是太陽在動,是地球自己在轉呀!”影子隨地球自轉移動的現象讓孩子們恍然大悟。“太陽高度角”實驗中,孩子們每隔半小時測量標桿影長,記錄“早上影子長、中午影子短”的規律。制作木質日晷時,成員手把手指導調整晷針角度:“蘇州在北緯31度,晷針需傾斜31度才能準確計時。”孩子們在晷面標注“子、丑、寅、卯”十二時辰。活動后,社區為每個孩子發放“光影觀測任務卡”,鼓勵記錄不同時段影子變化。
此外,三個社區還開展了豐富課程:星濤社區的“非牛頓流體探秘”讓孩子們制作“太空沙”感受科學特性;月墅社區“小神農探秘中草藥”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聞、摸、看認識驅蚊藥材并制作香囊;蓮韻社區《歡樂好聲音》電影鑒賞課,借動畫故事傳遞追夢勇氣。每場活動均設置互動問答、動手實踐和成果展示環節,讓孩子們在“做中學、學中樂”。

這個夏天,蘇州大學創業人社區“智啟未來”暑期實踐團的足跡遍布蘇州工業園區的蓮韻、月墅、星濤三大社區,以精準對接不同社區需求的多元活動,為孩子們的暑期生活注入知識與活力。從電路里的科學好奇到詩句里的童心綻放,從敦煌紋樣里的文化自信到凈水器里的環保意識,從日晷光影里的傳統智慧到實驗記錄里的探索精神,實踐團用“一社區一亮點”“多社區廣覆蓋”的用心,讓每個社區的孩子都收獲了獨屬于這個夏天的成長禮物。這些散落在不同社區的知識碎片,最終拼成了一幅校園資源走進社區的溫暖圖景。實踐團在這次活動中為暑期社區教育補充了鮮活的科學文化養分,用青春力量詮釋了社會實踐服務的深刻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