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蹤殷商古都 探索文明基因”之赴商丘博物館
來源:商丘師范學院赴商丘博物鄉行中華文化傳承宣講服務團
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歷史文化名城底蘊,測繪與規劃學院“尋蹤殷商古都,探索文明基因”中華文化傳承團,在負責人侯凱元組織下,于6月14日奔赴河南省商丘博物館開展實踐活動。活動中,團員們懷著對歷史的敬畏,在講解員帶領下參觀各展廳。從商周青銅禮器到漢代彩繪陶俑,從記載古城變遷的古籍到還原市井生活的場景模型,一件件文物、一幅幅畫卷,讓大家沉浸式感受商丘作為殷商古都的歷史脈絡。團員們不時駐足凝視、認真記錄,在與歷史對話中,體會這座古城跨越千年的深厚積淀與獨特魅力,更堅定了傳承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
活動籌備階段,團隊就面臨難題:如何讓成員快速且全面地了解商丘經貿歷史,進而有效向大眾傳播?傳承團沒有走常規的講解老路,侯凱元創新采用“線上+實地”融合模式。他先組織成員自主查閱商丘經貿史料,梳理脈絡,再帶領大家線上學習時,不是單純灌輸知識,而是向大家拋出“商丘經商文化如何影響古代經貿格局”等問題,引導成員思考、討論。成員們從各自專業視角,結合測繪專業對地理區位的分析、規劃對產業布局的理解,碰撞出不少新想法,這為后續講解與實踐筑牢基礎,也鍛煉了團隊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成員們仿佛置身于歷史的長河中,與古代的商丘商人對話,試圖理解他們的經商智慧和文化傳承。
抵達博物館后,在侯凱元帶領下,團隊開啟學習之旅。講解商丘經濟貿易歷史時,針對“王亥開創商業先河”這一內容,傳承團突破傳統敘述框架。成員們利用測繪專業優勢,研究商丘古時地理環境對商業活動的影響,發現其優越地理位置促進區域交流的邏輯;結合規劃知識,剖析絲綢產業推動絲綢之路形成的產業結合效應,以及先進農業技術對貿易發展的支撐路徑。這種跨學科融合解讀,讓古老的經商文化變得更立體、更易理解,是團隊用專業知識創新文化解讀方式的生動實踐,也讓成員們對商丘文化貢獻有了更深認知,為后續義務宣講做好充分準備。在博物館的展廳里,一件件古老的文物仿佛也因為成員們的解讀而重新煥發生機,它們不再是冰冷的展品,而是商丘經貿歷史的見證者和講述者。
參觀完博物館常規展區,團隊又面臨新挑戰:如何讓其他參觀者也能輕松理解商丘傳統文化價值?傳承團迅速調整,把前期整理的跨學科解讀內容,轉化為通俗有趣的“故事包”。遇到帶孩子的家庭,成員們就用“王亥趕商隊”趣味情景,結合手繪簡易地圖(利用測繪繪圖技能),講透商業起源與地理的關聯;碰到對產業感興趣的參觀者,就從規劃角度,聊聊商丘古時產業對現代的啟示。這種創新的義務宣講,摒棄生硬說教,讓傳統文化傳播更接地氣,不少參觀者反饋“原來歷史文化還能這么懂”,這正是團隊創新解決文化傳播問題的成果。
此次商丘博物館之行,不只是一場文化參觀,更是傳承團用專業賦能文化傳承的創新實踐。從籌備時突破學習模式,到講解中跨學科融合,再到宣講時因需定制,團隊在解決“如何學透文化、怎樣講好文化”等實際問題中,展現出靈活創新的應變能力與專業融合的實踐智慧。通過活動,成員們傳承文化的決心更堅定,也深刻明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既要深耕歷史底蘊,更要創新傳播路徑,讓古老文明在新時代“活”起來、“火”下去,這也是測繪與規劃學院學子以專業助力文化傳承的生動注腳,為后續三下鄉文化傳承實踐,積累了寶貴經驗與創新思路。
未來,傳承團還計劃將這次實踐的經驗進行整理和推廣,打造一套更系統、更完善的商丘文化傳承與傳播方案。他們希望能夠走進更多的學校、社區,讓更多的人了解商丘的歷史文化,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他們也期待與更多的專業團隊合作,不斷完善跨學科融合的文化解讀和傳播模式,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更多的青春力量。
(通訊員:郭一凡)
三下鄉推薦
- 創新設計添活力,鄉村振興譜新篇
- 7月31日,經濟與管理學院“”路過春天”實踐團在三下鄉實踐活動中取得了顯著成果。實踐團成員通過精心收集相關物料,進行一系列創
- 2025-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