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筑橋援汝河 青春踐諾護民生
導語
巍巍秦嶺是國家“一泓清水永續北上”戰略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在此背景下,西安交通大學“心橋無止”社團始終踐行“西遷精神”,秉持“橋連鄉土,心向民生”的赤誠初心,以傾聽為紐帶、專業為支撐,積極投身鄉村振興服務。
2025年8月11日至15日,由該校人居環境與建筑工程學院楊路、甄蒙、石峰、馬從付等教師帶隊,32名本碩博志愿者共同組成的“心橋無止”青年志愿團隊,在陜西省青年志愿者協會與西安交通大學定點幫扶辦公室的聯合支持指導下,采用“黨建引領-技術研發-公益實踐-社會協同”的創新公益模式,依托“橋+X”多元服務路徑,在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汝河村有序開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動。
秉志尋路:循囑托探民需,定筑橋之策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赴平利縣蔣家坪村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考察時,留下深刻囑托:“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總書記殷切希望鄉親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借特色產業實現“因茶致富、因茶興業”,穩步邁向脫貧小康。這一“青山愿景”,也成為西安交大“心橋無止”團隊服務鄉村的精神指引。
項目啟動前,“心橋無止”團隊已提前布局——2024年11月至2025年7月間,團隊成員多次深入平利縣汝河村,與交大駐村干部緊密協作開展系統調研。通過問卷普查與入戶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團隊全面摸清當地地理環境特征、村民核心民生需求及本土文化脈絡,為后續行動夯實基礎。
調研中,一個緊迫問題浮出水面:汝河村五、六組村民聚居區以留守孤寡老人和五保戶為主,該區域被河流天然分隔,村民日常生產生活僅能依賴兩座設施——一座危舊木橋,或是直接踩著河石涉水過河。每到汛期,河水暴漲湍急、水深劇增,不僅嚴重威脅村民人身安全,更像一塊“絆腳石”,阻礙了當地群眾通過農耕發展產業、實現致富的步伐。
面對這一緊迫境地,團隊在指導老師楊路的帶領下聯合西安交通大學人居學院、米蘭理工聯合學院、四川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智融—西安交大區域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龍寰項目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專家召開多次研討會議,并積極爭取學校幫扶和社會資助,籌劃在汝河村圍繞助農過河節點開展一系列志愿活動。
躬行筑橋:冒暑寒建橋體,賦便民之能
2025年8月11日至15日,32名志愿者自西安交通大學創新港出發,奔赴汝河村開展一期志愿活動。橋梁建設組抵達現場籌備基礎工程。為鋪就橋面,隊員們沿河道徒步尋覓鵝卵石,冷河水浸透褲腳仍干勁不減,通過“尋找—傳遞—歸集”的接力協作,迅速堆起石料小山,為后續施工筑牢根基。橋梁主體焊接完成后,更精細的作業隨即展開:隊員們沿橋體輪廓精準繪制切割線,為每塊夾竹板逐一編號,以“往左偏5毫米”的精益求精確保板材嚴絲合縫,兩人一組高效推進切割與鋪設,讓橋體框架逐步成型。
馬從付老師全程現場指導防腐處理環節,將灰色養護漆與松香水按特定比例混合,詳細講解“既防腐又環保”的配方原理與涂刷技巧。志愿者們化身“橋梁衛士”,手持工具認真為鋼骨架涂刷防護層;待涂料自然風干,已編號的夾竹板精準鋪就,帶有茶葉造型的橋面雛形漸顯,兼具實用與設計感。
橋體落位階段,鋼索施工遭遇連接不暢的難題。楊路、馬從付、石峰三位老師與賀晨洋同學迅速投入攻關,經反復測算調試,創新采用“M形”交叉連接方案——既保障橋體穩固性,又為橋身賦予流暢弧線美感。施工中,賀晨洋精準指揮鋼索收緊節奏,隊員們為追求最佳連接效果,主動摘下手套徒手操作,掌心被滾燙鋼索灼出紅痕,汗水滴落瞬間蒸發;部分隊員頸部因暴曬脫皮,卻始終堅守崗位,只因牽掛鄉親們對安全出行的期盼。
主體工程完工后,橋梁建設組組隊員并未停歇,轉而投入“花橋”打造:在楊路、馬從付老師帶領下,大家小心翼翼將月季花枝纏繞于鋼索之間,即便戴著手套仍被花枝尖刺扎破手臂,仍堅持完成全部布置。粉紅花朵與銀灰色鋼索相映成趣,引來蜂蝶環繞,讓冰冷的橋梁漾起自然生機。隨后,隊員們同步對河道及周邊環境進行徹底清理,并為新栽月季花澆水,在完善橋梁功能的同時守護汝河生態。
同心慶成:聚校地慶竣工,傳暖心之情
“同學們辛苦了!”興隆鎮統戰委員陳明靜、西安交通大學駐汝河村書記薛召老師、吳文寶老師送來清甜瓜果,一聲問候如涼風沁人心脾。
”在“心橋無止、恩情永記”的錦旗見證下,學子與村民共執畫筆、并肩勞作,在歡笑聲中共繪愿景,共建共情。
這座橋早已超越物理意義上的連接,它凝聚深情與期盼,承載村民日常希望,詮釋新時代青年與鄉村振興的雙向奔赴。
結語
心無盡,橋無止;征程不息,步履不停。
一橋飛架,連結鄉土與沃野,連結傳統與未來,更連起時代的青春力量與腳下的鄉土中國。
西安交大“心橋無止”團隊以專業技術為骨、熱忱擔當為魂,讓便民橋架起民生希望,更讓青春力量在鄉土間落地生根,成為連接高校服務與鄉村需求的堅實紐帶。
三下鄉推薦
- 創新設計添活力,鄉村振興譜新篇
- 7月31日,經濟與管理學院“”路過春天”實踐團在三下鄉實踐活動中取得了顯著成果。實踐團成員通過精心收集相關物料,進行一系列創
- 2025-08-30
- 溯沙海歲月,悟胡楊精神
- 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71周年之際,8月27日上午,塔里木大學“溯沙海崢嶸歲月,啟青年奮進新程”三下鄉團隊,前往第一師阿拉爾市
- 2025-08-30